教育部第二梯次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画.docVIP

教育部第二梯次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部第二梯次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画

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 東區大學校院通識教育巡迴講座 九十三學年度 文學導論 第二講:作品與普遍世界 授課教師:許又方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 共同科 第二講:作品與普遍世界   接續上一講,此處我們將討論文學作者如何「變造」平常語言,使之藝術化為「文學語言」。   前已言及,文學語言與尋常慣用的一般語言在形式上最大的差別,就是文學語言經常改變一般語言的慣性,以造成「陌生化」效果,凸出意象。而一般常見的陌生化手法是變造句子的組成文法,如杜甫詩: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初看實不易理解其意,仔細品量才發現杜甫使用了「倒裝」的句法,原句應為「鸚鵡.啄.香稻.餘.粒」或「鸚鵡.啄.香稻.粒.餘」。以及「鳳凰.棲.碧梧.老.枝」或「鳳凰.棲.老.碧梧.枝」或「老.鳳凰.棲.碧梧.枝」。二句尋常的詩,因為杜甫將之倒裝後,卻引起了讀者理解上的「隔」,造成「多意」的可能,令詩的意指更形多元而充實,顯得張力無窮,增加不少閱讀的趣味。本來文學語言的特質就是引發讀者想像,使得一般習慣的理解方式受到阻隔,以增加思索的樂趣。這種方式如同「看」,一眼看盡便顯得毫無刺激可言,「霧裏看花」才能增加觀看時的好奇與美感,畢竟「欲蓋」才能「彌彰」。但「隔」必須能留下可供理會的線索,一如欲人「窺視」必須留點縫隙般,否則隔得太過,失去理會的可能,根本無法引起閱讀的樂趣。   類似倒裝的句法如王維詩〈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本應作「白鷺飛」、「黃鸝囀」,卻明顯倒裝了句法,亦是為了突出文學的意象。因為若作「白鷺飛」、「黃鸝囀」,則明顯「飛」是指「白鷺」,「囀」則是指「黃鸝」;但倒裝成「飛白鷺」、「囀黃鸝」,則令人讀來有水田跟著白鷺飛躍的感覺,而夏木也彷彿與黃鸝合唱了新曲般,讓詩境充滿更靈動的氣息,將想像空間推擴得更大。   倒裝之外,常見變造句子的方式是故意略去應有的連接詞或介係詞。如唐人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只並列了六個「詞」,表示六個「意象」,卻沒用任何連接詞或介詞、動詞、形容詞以說明這六種意象間的關係。這種手法類似電影「蒙太奇」的表現方式,讓意象並置,由讀者自行去聯想、意會,參與詩意的構設。此時詩並不打算「說」什麼,而是靜靜地、沈默地「展示」自己,一如雕像般,沒有確切的意指,只是任憑觀者自行感悟。同樣的手法被應用在馬致遠的〈天淨沙〉:    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全詩由十一個場景(人在天涯亦為一景)拼湊而成,每一景物間並無任何必然的聯繫。這雖是詩,但具象化後實際上也是一幅畫,不同的是讀者可以任意在心中組合畫面構成的方式,相異的構圖將造成迥然的審美感受。此詩與溫詩最關鍵的差別在於,溫詩全然是客觀的感官所見,而馬詩則在最後一句加入顯然是帶主觀情感的成分:「斷腸人」,絕不指是一個真的腸子斷掉、裸露體外的可怖實景,而是形容一個傷心的人,一個流落異鄉、到處漂泊的人。至此,前面並置的十種景象因此完全染上悲傷的色彩,增加了詩中悽愴的意象。同時,這十種景象全無聯繫的破碎感也與「斷腸」的斷裂意象密切結合,使得漂泊旅人的心碎更形淒楚,讓讀者更容易陷入詩的情境中。   除了變造文法習慣,文學家也經常刻意把句子寫得冗贅不堪,以製造枯寂無聊的感受。如魯迅著名的散文詩〈秋夜〉:「在我的後園,可以看到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朱自清評論云:「這不是普通的敘說,句子的形式很特殊,給人一種幽默感。作者存心要表現某種特殊的情感。這兒開始就顯示出一個太平凡的境界,因為魯迅先生所見到的窗外,除掉兩株棗樹,便一無所見。更使人厭倦的是,人坐在屋裏,一抬頭望窗外,立刻映入眼簾的東西,就只是兩株棗樹,愛看也是這些,不愛看也是這些,引起人膩煩的感覺。一種太平凡的境界,用不平凡的句式來顯示,是修辭上的技巧。」這是用拉長句子的手法造成語言的冗贅感,而且完全不符一般語言的表述方式。相類似的句子如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下闋的中間二句重複,顯得浪費筆墨,但亦是藉拉長句型來展現反複、無聊與無謂的心情。而末句「卻道天涼好個秋」,則偏離了前句的語言指義,造成期待的轉折。   另外一種冗贅的表現方式,則不斷重複一個詞,這也是尋常語言極少有的狀況,如清人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所錄之〈圈兒詞〉:「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裏。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儂意。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整圈兒是團圓,破圈兒是別離。更有那,數不盡的相思。把一路圈兒圈到底。」本詞不斷重複圈兒一詞,以冗贅加強情感的迴旋反複。   其它變造尋常語使之藝術化的手法相當多,不一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