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艳同志的先进事迹及学习感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争艳同志的先进事迹及学习感想

王争艳同志的先进事迹及学习感想 2010年元旦,55岁的武汉市金桥区卫生中心医生王争艳在一间小小的诊室,开启了她第26年的从医生涯。刚刚过去的岁末,一场当地百姓评选“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的活动,让她一夜之间成为这个冬天里穿越无数人心的最温暖的故事中的人物。 王争艳于1984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开始了医生生涯。做了11年的内科住院医师后,在医院下设的四个门诊站点担任全科医生,最后成为一名社区医生。从医25年,她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的一张只有2毛7分钱。她靠一副听诊器、一双手,诊断救治了无以数计的病患。她走到哪,病人跟到哪,他们是她的“铁杆粉丝”。 一、上医之境   小时候,她随南下军医的父亲和在医院做护士的母亲在洪湖市长大。少年时最清晰的记忆来自母亲。这位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是O型血,常常一边工作,一边挽袖子为手术台上的病人献血。23岁考上大学,途中因严重的肺结核休学。这段病人生涯,为王争艳的人生规划完成最后一笔: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在同济医科大学的4年大学生涯是王争艳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在课堂上,一代高医裘法祖曾说过一句话:“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当她终于成为一名医生,面对一个个病人,慢慢悟出了大师之言更深的内涵。上医,那是需要一种对病人俯首贴心的仁爱啊!教科书上所说的“视、触、叩、听”的诊断原则,每一个字都浸透着生命的温度。一颗种子,在王争艳心里发芽。 她上班,总是随身带着4件东西:一个小电筒,一包棉签,一副听诊器,一块手表,再加上一双手,是她诊断病情的全部武器。 那年,医院来了一位叫刘耀东的农民。他长年持续消瘦,四处求医,跑过大医院,找过名专家,做过一次花费上千元的先进设备的检查,无果。就在他因病而贫处于绝望时,经人指点,找到了王争艳,开口第一句话就说:“医生,我坚决不做检查,花费不起!”王争艳温和地微笑着:“放心吧!” 她拿出随身装备,从眼睛、口腔起逐个细查,用听诊器听了前胸听后背,最后用双手在心、肝、脾、胃处一点一点地摸了10分钟,终于问出:“你是不是得过血吸虫病?”朴实的农民大叫:“10年前的事,你怎么晓得?” 刘耀东的病治好了。他逢人就夸:“王医生神啊!” 王争艳从没觉得自己神,她能做到的只是从不放弃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手。 有一位84岁的石凤仙老婆婆,起初双脚肿胀,多次到大医院就诊,化验单开了一大把,片子拍了一口袋,但一直不能确诊。直到老人肿胀遍及双腿,无法出门。两个女儿几次去医院寻求医生上门出诊,都被拒绝,最后慕名找到了王争艳。她们一再请王争艳坐出租车过来,费用她们出。但为减少病人负担,王争艳让同事用电动车把她送到大路边,再步行2里路,来到老人住处。 天已转凉,她先搓热双手,才开始检查,从头到脚,细细查起。此时老人的脚已经开始溃烂,气味难闻。王争艳丝毫没有顾忌,俯下身,一个脚指头一个脚指头掰开,仔细观察。老人的两个女儿在一旁哭了,她们不曾碰过一次母亲的脚。 检查后,王争艳确诊石老婆婆多年的病痛,根子是脚气。她对症下药,老人终于康复。 上医之境,乃仁爱之境。这是王争艳的心得。 二、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能治好病,是合格的医生,能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才是好医生。25年来,王争艳只有这么一个心得。   50岁的王爹爹是高血压病人,在顶级大医院领到了每月800元的处方单——超过他每月退休金的一半。王争艳为他调整处方,每月只需80元药费。王争艳说,没有诀窍,任何一种病,都有可开可不开的药,都有高中低价位的药物,就看医生一支笔。 王争艳从医25年,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她解释,阿托品,调节心率,就只两毛钱。因此,被病友们亲切地称为“80元医生”。行医25年来, “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是王争艳行医准则。她坚持因病施治,对症下药,一切为患者着想,信奉“小处方治大病”,她因常用廉价的青霉素而被称为“青霉素医生”。 三、清贫一生   有病友如此形容王争艳:时刻为病人着想,是个干干净净的医生。王争艳笑道,我不是为病人着想,我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王争艳所在的医院,服务辖区内多是经济能力不高的居民。王争艳本人,现在每月收入两千元左右,丈夫是车工,每月扣除三金的净收入约六百元。一家三口18年来住的房子不足50平方米,读大学的儿子,至今还睡在阁楼上。洪湖市老家的老人到汉,一家三口要挤儿子的阁楼,把床让给老人。   王争艳说,我是怎么过日子,我的病人就是怎么过日子;高一点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25年来,最初的不忍逐渐成为习惯,她的处方,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干。她的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