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概说.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概说

道家:老子概說?   【「學」之方向】 【道之指涉】 【政治主張】 【《老子》選讀】   道家的發展,有兩個高峰期。首先,戰國時代到漢初,以「黃、老之學」為主,偏重「君人南面之術」,以政治思想為主軸;漢初「清靜無為」的政策就是依據「黃、老之學」而來,重要的政治人物,如張良、曹參、黃生、汲黯等,思想均傾向道家。其次,魏晉南北朝是道家思想的另一個發展高峰,以「老、莊之學」為主,偏重追求人生智慧,以逍遙自適的境界吸引知識分子之嚮往,影響並及於文學、藝術等領域。   引言 依諸子書命名的原則,《老子》一書的作者即「老子」。問題是,參考《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對於老子究竟是何許人,或謂「老聃」,或謂「李耳」,其實語焉不詳,一團迷霧。初學者宜以《老子》書為主,名之曰「老子」即可。 不過,民國初年以來,頗有學者討論「老子」的時代,或以為在孔子前,或以為在其後;甚至有人認為《老子》的著成時代在《莊子》之後,持此說者,主要唱自錢穆。 隨著近世戰國、兩漢的簡牘出土,其中有多種《老子》板本,雖然其分章、次第跟通行本存有差異,但《老子》成書的時代不會太晚則確然無疑。導致錢穆先生質疑的一些詞彙,可能是後人傳抄時加入或修改的。 ????? 關於老子的姓名及時代,多聞而闕其疑,可也。       一、 「學」之方向 ? 那麼,追求「道」的學問,究竟所求為何?工夫為何? 《老子》第十六章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又,第卅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簡要而言,《老子》教人以虛靜的工夫,觀照萬物之運行。依老子之見,萬物的運行,一言以蔽之,曰「復」,也就是物極而返,「各復歸其根」,各歸本性自然,此之謂「復命」,這就是天地萬物一貫的常道。觀照及此,就是知「常」,或謂之「明」。表面上,上述工夫好樣是觀照萬物,實際上,老子又告訴我們:「自知者明」,這其實是「自知」的智慧。 道家追求的「道」乃是一種「自知」的智慧。所以「為道日損」,而非增益務博之學。何謂「損」?意指減少後天的、人為的成見或障蔽,回復本性之自然。唯其如此,為學的工夫,可以「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       《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一章中涉及許多重要術語/觀念,以下分別就一﹑道的無﹑有雙重性,二﹑名﹑稱之辨,三﹑常,四﹑觀等,參考王弼《老子注》,約略作如下說明。 ? (一) ?   依《老子》第一章,「無」和「有」是關於「道」的兩個重要術語,二者「同出而異名」。就其相異處言,「無」指「天地之始」,「有」指「萬物之母」;就其相同處言,「無」﹑「有」二者同謂之「玄」。「無」﹑「有」﹑「玄」都是「道」的另一種表稱[1],指天地萬物的根本而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五十二章曰:「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所謂「天下有始」,又將「道」形容為「有物混成」云云,「有」指稱天下之始,亦即為萬物之母,同樣是指「道」而言。這樣說來,「道」兼具「無」和「有」的雙重性。「無,名天地之始」,是就「道(無)」作為始生萬物的宇宙本體﹑無形無名而言的;「有,名萬物之母」,則是就「道(有)」是萬物形上的根據,「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而言的。   所謂「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如此斷句,主要是凸顯「無」﹑「有」兩個術語,意謂:由「無」觀事物自然之生化妙用;由「有」觀事物必然之變化歸趨(徼,歸終也)。所以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無不為」便是老子從「道」兼「無」與「有」的雙重性進一步發揮出來的人生觀或處世觀。 ? ? (二)名﹑稱之辨 何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個「道」和「名」提出命題;第二個「道」和「名」作動詞,涉及言說。這樣,二句意謂:「道」可以言說的話 ,就不是合乎「常」的「道」了;「名」可以定指的話,就不是合乎「常」的「名」了。 「道」具有本體和言說兩重含義,第二個「道」字就是指言說而言的。首句提出「道」是不可言說,這不免引出下列疑問:《老子》五千言不正是用以詮釋「道」的嗎?第二句針對這可能的疑問進一步申說「名可名,非常名」,意謂:「道」之不可言說,特別是指不可「名」而言的。換言之,「道可道,非常道」和「名可名,非常名」兩句,後者是就前者的進一步申述。 《老子》二十五章說:「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王弼《注》曰:「名以定形。混成無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