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PPT
第2章 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概念;第1节:居住区的组织构成;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 ;
1.2居住区的类型; 居住区的规模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其中以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级。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按不同的人口规模可分为三级,即“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影响居住区规模因素:
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在地形起伏地区还应适当减少。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a左右。
3. 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以5万人为宜,少则3万人左右。
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
;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
·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
·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
·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
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
则服务半径R=800-1000M ;1.4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分别控制人均用地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m2/人);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下去建立居住区各功能同步运转的正常秩序,谋求居住区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居住生活环境满足如下要求:;2.1目标与要求;2.2基本原则;2.3内容与成果;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3)工程规划设计图
a.竖向规划设计图
b.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
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
a.全区鸟瞰或轴测图
b.主要街景立面
c.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节点平、立、透视图
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
a.规划设计说明
b.技术经济指标;2.4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2、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项目
1)地形图:
a.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尺:1:5000或1:10000
b.建设基地地形图;比例尺:1:500或1:1000
2)气象:
a.风象;(年、季节风向、风速、风玫瑰图)
b.气温;(绝对最高、最低和最热日、最冷日的平均气温)
c.降水;
d.云雾及日照;
e.空气湿度、气压、雷击、空气污染度,地区小气候等;;3)工程地质
a.地质构造,土的特征及允许承载力;
b.地层的稳定性;(如滑坡,断层,岩溶等)
c.地震情况及烈度等级;
4)水源
a.地面水 b.地下水c.城市给水管网供水
5)排水
a.排入河湖; b.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c.排入污水清洁度要求;;6)防洪
a.历史最高洪水位;(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洪水位)
b.所在地区对防洪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
7)道路交通
a.邻接车行道等级,路面宽度和结构形式;
b.接线点坐标,标高和到达接线点的距离;
c.公交车站位置,距离;
8)供电
a.电源位置,引入供电线的方向和距离;
b.线路敷设方式,有无高压线经过;
;9)人文资料
a.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等)
b.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等)
c.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以及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第3节:基地条件分析;3、现状、地形分析
1)现状分析
2)高程分析
3)坡度分析
4)坡向分析
5)排水分析;(1)城市居住区
(2)居住小区
(3)居住组团
(4)居住区用地
(5)住宅用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7)道路用地
(8)居住区(级)道路
(9)小区(级)道路;(19)建筑小品
(20)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地面积的比值(层)
(21)高层住宅(≥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3)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24)人口净密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