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 高考历史复习2-3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向高考 高考历史复习2-3PPT

第3课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2.江南农业的开发 (1)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 ②南方的民族融合,加速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 ④南方相对稳定,为南方经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江南自然条件优越。;(2)概况 ①范围: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②表现:开垦大量土地、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③特点: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④影响: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为隋朝的统一及隋唐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2)商业:长江流域的商业相对繁荣。荆州、扬州、益州的一些城镇,商贸活动较为兴盛。 (3)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饮食方面反映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开发的特点:如北方的胡饼、南方的馒头的出现等。②衣服方面南北差异明显:北方盛行胡服,反映了民族融合;南方盛行宽衣博带,反映了士族的发展,而屐的出现则适应了南方的气候特点。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表现为农业重心的南移。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经济的发展,南方则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③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④政治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南方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海外贸易也优于北方。;(2)规律 由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带,由内地逐步转移到沿海一带;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表现最为突出。 (3)启示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及时引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例1】 (2009·开封模拟)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灌溉工具的改进 C.水利设施的大量兴修 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局势、生产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统治者的政策、劳动力资源、自然条件等。三国时期,黄河流域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处在魏国的统治之下,但南北对峙长期存在。由此即可判断D项不是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答案】 D ;1.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①魏晋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这一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著《缀术》。;(2)农学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 ①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2.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发展 ①东晋葛洪改造道教: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使之成了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②萧梁陶弘景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2)佛教的兴盛 ①原因:社会动荡不安,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佛教宣扬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思想,对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麻痹作用;统治者出于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提倡佛教。 ②表现:出现众多僧尼,建立大量寺院,形成了寺院经济,佛教文化繁荣。;③影响 积极方面:促使西域、印度等地的文化不断传入,对我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建筑和石窟等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消极方面: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统治者广修寺塔,浪费社会财富;寺院经济过度发展,损害了国家利益,加重了人民负担。 ;(3)反佛教 ①范缜的《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其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灭佛。;3.承上启下的文学和艺术 (1)特点:承上启下;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2)诗歌 ①建安文学 特点:内容充实,风格苍凉,富有生气。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