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岳麓山景点:极高明亭、道中庸亭PPT.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山景点:极高明亭、道中庸亭PPT

极高明亭;从岳麓山顶禹王碑景点下行约百米,过防火道,在其东侧的山咀上,有一空旷小地,这就是古极高明亭遗址所在地。      青砖、碎瓦、石灰块、杂草……一个堆满了残砖碎瓦的四方堆出现在眼前。记者注意到,古亭仍然保存了部分完好的青砖墙体,墙高处约1米,一道麻石大门槛立在其中,整个古亭长、宽均约5米。      据发现此遗址的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岳麓山览胜》等历史资料中,曾提到了该古亭,介绍了其大致所在位置。 ;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非常关注极高明亭遗址被发现的消息。陈先枢介绍,据历史记载,南宋朱熹曾为极高明亭题额,古亭至少有近千年历史。古代,游客登岳麓山,从山下现有的自卑亭开始,山腰曾有道中庸亭,山顶则有极高明亭,为古游道必经之地,且三亭命名均出自《论语》等书。极高明亭于清康熙年间重建,后毁于兵火,此后有史记载称亭“已不可考”。清康熙年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炽有《极高明亭》诗:振衣上峰巅,下视人寰小;列宿低芒角,白云相缥缈。目前,道中庸亭已毁,亭碑保存于岳麓书院。 ;老长沙”都知道,岳麓山古游道上有3个有名的古亭——“自卑亭”、“道中庸亭”、“极高明亭”,目前除“自卑亭”外,另外2个古亭已毁。听说2008年景区要重修“道中庸亭”、“极高明亭”两古亭,以复原岳麓山古游道,但是2年过去了,仍没有动工迹象。;100多年前,长沙城只有十余万人。去岳麓山,大致走这样的路线:从灵官渡或朱张渡坐船至湘江西岸(中途须在橘子洲停靠并转船),再沿着牌楼路到达湖南大学校园内的自卑亭,之后,经山腰的道中庸亭,最后到达处在今防火道旁的极高明亭。;极高明亭和道中庸亭的历史; 极高明亭,在1938年“文夕大火”前的《长沙市指南》一书中仍有明确记载,称,(极高明亭)竖朱子题额一,碑高约四尺,宽约一尺,文曰:“极高明”。这可证明,极高明亭民国时期依然存在。 但后来却不知毁于何时。上世纪80年代在黄兴墓石围下从沙石小径北行数百米处的小丘上,曾可见到“极高明”石碑,;据历史记载,南宋朱熹曾为极高明亭题额,古亭至少有近千年历史。极高明亭遗址的发现,见证了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发源地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建议至少可将遗址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图为张辉瓒墓旁。墓已翻新,一些没使用到的墓柱与墓礅堆积在一旁;沿麓山古道,可达儒家“极高明”境界 ;  岳麓书院内挂的这副名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所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相信,清代的这位作者就是从岳麓书院登上极高明亭后写下的感悟之作;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极高明亭——位于后山门左侧 道中庸亭——位于御书楼之后左侧;  相比赫曦台,道中庸亭和极高明亭两个古亭建设规模要小得多,并且不会破坏山上植被,不影响环境,政府只要投入很少的资金就能够恢复。道中庸亭、极高明亭恢复后,将与灵官渡、朱张渡、牌楼路、自卑亭连成一线,形成古道新景。 从魏晋到明末时期,篬筤谷一带一直是岳麓山的主景区。这里有抱黄洞(今蟒蛇洞)、禹迹溪、道中庸亭(不存)、极高明亭(不存)、赫曦台(不存)等景点,在山间由古道相连,游人“攀萝附筱以登”,“ 以一足蹁踔行”。康熙年间,道中庸亭和极高明亭重建,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在岳麓书院旁修建自卑亭,古道从自卑亭开始,上行贯穿道中庸、极高明两座亭子,形成一条轴线。 ;  “极高明亭”。“道中庸亭”原址所在地是一片空地,上面长满杂草,下面堆着一些黑黝黝的石头。“极高明亭”面积约为20平方米,和道中庸亭不同的是,亭子遗址上还保留了地基框架,残砖碎瓦依稀可见。; “老长沙”都知道,岳麓山古游道上有3个有名的古亭——“自卑亭”、“道中庸亭”、“极高明亭”,目前除“自卑亭”外,另外2个古亭已毁。而在古代,游客登岳麓山,从山下现有的自卑亭开始,山腰曾有道中庸亭,山顶则有极高明亭,为古游道必经之地。道中庸亭、极高明亭两亭出自《中庸》中“极高明而道中庸”一句,以前虽然和朋友一起多次爬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