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_五四文学革命【课件】
背 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西方文艺思潮的介入; 梁启超的新民说和近代革命文学; 三大文学革命:诗界、文界、小说界革命的影响; 外国文艺作品的翻译(林纾、周氏兄弟)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 1917年迁至北京。 )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文学革命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重要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信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命”一词。 《文学改良刍议》 文章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安徽怀宁人,出身“书香门弟”,17岁参加县考中秀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 1902年加入留日学生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上海与章士钊等人办《国民日报》。 陈独秀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更为鲜明、坚定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文学革命论》及“三大主义”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不过,陈独秀对国风、楚辞直到元曲、明清小说是充分肯定的,他的“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的实际意义并非是全盘否定古典文学,而是将锋芒指向“明之前后七子”及桐城派的仿古主义。 周作人对文学革命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本,批判封建时代的文学为“非人的文学”;倡导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 。 1919年1月在《每周评论》发表《平民的文学》,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李大钊发表重要文章《什么是新文学》(《星期日》第26号,1920年1月4日)。 文章中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这样的文学要以“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作为“土壤根基”。 李大钊的努力,促进了新文学的理论主张有了长足的进展。 为扩大新文学的影响,《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汇集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仿照旧文人的口吻,写了《给新青年编辑的一封信》,在《新青年》4卷3号(1918.3)上刊出。 同时又刊出刘半农以记者名义反驳王敬轩的《复王敬轩书》,将反对文学革命的这些言论逐一驳斥。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破旧 立新 如何 “破旧”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从“八事”入手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1918年3月假借“王敬轩”之名来扩大事态 …… …… 如何“立新”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在“灵”与“肉”的统一中表现“人” 周作人:《平民文学》,1919“人生的艺术派”,“以真为美,美即在其中”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1920“为社会写实”,而“不是为个人造名” 如何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 最终成果:北洋政府教育部认可白话为“国语”,并于1920年下令国民学校采用语体文教学 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与意义 扩展阅读 “人”的发现许志英、倪婷婷:《“五四”:人的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作家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意象派→胡适欧洲文艺复兴、写实主义文学→陈独秀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白桦派” →周作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李大钊社会进化思想→进化的文学史观念 第二节 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及过程 外国文学的译介 五四作家的融合与创造 20年代的文学论争(新旧之争) 1919,《国故》VS《新青年》《新潮》 1919,蔡元培、李大钊等 VS 林纾 1922,新文学阵营 VS《学衡》派 1925,新文学阵营 VS《甲寅》派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及过程 翻译的热潮1.1918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