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模糊同义手段的锤炼艺术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模糊同义手段的锤炼艺术 张艳玲 模糊修辞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 料(包括模糊词语、模糊句子以及已模糊化的明晰语言等)来表达意 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模糊修辞学 是研究如何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 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说模糊语言学主要是从 静态的角度来分析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的一门科学,那么模糊修辞学则主 要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的一门科学。模糊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指那些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有关的模糊语言现象,或者说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对模糊语言 进行加工的现象。 一 语言的锤炼,首先得讲究用词的准确 修辞上所说的准确,应该不同于修改病句,它指的是在一组同义词 (广义同义词)之间选择哪一个词才能准确地表达所要说写的意思。孑L子 云:“辞达而已矣。”如果词不达意,则必将会影响交际的效果。判断用 词是否准确,主要可以用以下三条标准来衡量: (一)用词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唐末诗人任翻在浙江天台山中子峰游玩时,在寺庙的墙上题诗一首 云:“绝岭冬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 竹房。”任翻前行至钱塘江,月夜漫步江边时,他发现月亮落下时,江水 第一编修辞理论与探索/85 随着潮落而退,只剩下半江了。由此而想到自己所写的“前村月落一江 水”与实际情况不合,“一江水”应当改为“半江水”。于是他连忙赶回 中子峰去改诗,可等他回到寺庙时,却发现墙壁上的“一江水”已经被 人改成“半江水”了。 (二)用词是否符合情理 据沈括《梦溪笔谈·续笔谈》载:“陶渊明《杂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往时校定《文选》改作‘悠然望南山’,似未允当。若作 ‘望南山’,则上下旬意全不相属,遂未佳作。”这“见”字之所以不能改 为“望”,就在于它符合情理。“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准确地表 现了陶渊明悠然自得的情怀,他“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而见之,故 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苏轼《鸡肋集》)。 如果改为“望”字,则表明作者是有意而为,不能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 “悠然”之情。 (三)用词是否明确而无歧义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载:“萧楚才知溧阳县,张乖崖作牧。一 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 改‘恨’作‘幸’字。公出,视稿日: ‘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 日: ‘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 平,何也?’公日: ‘萧弟一字之师也!”’这里的“恨”字之所以不贴 切,就在于它可能产生歧义,很容易被奸人罗织罪名;改为“幸”字, 表意明确,这就不会给人留下把柄了。 二 求贴切,是语言锤炼的基本要求 求贴切主要涉及所选用词语是否更佳的问题。判断用词是否贴切,主 要可以用以下两条标准来衡量: (一)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最具表现力 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 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 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思冥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 词或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 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这个“唯一的 86/修辞学论文集 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就是最恰当、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据说有一次苏 轼与黄庭坚、苏小妹谈写诗,苏小妹出题说:在“轻风”与“细柳”, “淡月”与“梅花”之间添一字而成诗。黄庭坚云:“轻风舞细柳,淡月 隐梅花。”苏小妹说不好。苏轼改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 仍说不好,并改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轼与黄庭坚皆拍手称 妙。“舞细柳”与“摇细柳”“扶细柳”;“隐梅花”与“映梅花”“失梅 花”等,在表达上并无正误之分,然而有优劣之别。既然是“轻风”,无 论是用“舞”还是用“摇”,语义都显得过重,唯有用“扶”才能准确 地表现出“轻风”与“细柳”之间的柔和相谐的情状;既然是“淡月”, 说它“隐梅花”则有失真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