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PPT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概说;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命名:
◎根据人体部位,如脐、腹、脊等;
◎根据脏腑命名,如心经、小肠经、胃经等;
◎根据手法操作形象,如二人上马、水底捞明月等;
◎根据穴位作用功能,如端正、精宁等;
◎根据五行学说,如云水入土、运土入水等;
◎根据自然界山谷河流,如山根、洪池等;
◎根据建筑物体,如天庭、三关等;
◎根据动物名称,如老龙、龟尾等;
◎根据哲学名词,如手阴阳、内八卦等。;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1、天门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外感内伤均宜。;图1-4-6 推坎宫;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为泻。
【次数】30~50次。
【功用】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揉运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印堂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用中指指端作揉法或两手拇指、示指挤捏。
【次数】揉20-30次。挤捏至皮肤呈紫红色。
【功用】醒脑,提神,祛风通窍。;﹡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山根。
【次数】3~5次。
【功用】开窍醒脑、安神。
;﹡6、水沟
【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人中。
【次数】3~5次,或醒即止。
【功用】掐人中能醒神开窍,主要用于急救 。;7、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称揉迎香。
【次数】20~30次。
【功用】宣肺气、通鼻窍。 ;8、囟门
【位置】前发际正中上2寸,百会前凹陷中。
【操作】两手四指扶患儿头部,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交替推之(囟门未合者,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本穴,称揉囟门 。
【次数】50~100次。
【功用】镇静安神、通窍。;9、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
【操作】用指端或掌心按揉,称按揉百会 。
【次数】50~1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10、桥弓
【位置】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揉,或用拇、食两指提拿,或用拇指抹。
【次数】揉 50~100次,提拿 3~5次,抹 3~5分钟。
【功用】舒筋活血、解痉止痛。;11、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按揉耳后高骨 。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12、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三角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食指按揉或用拿法。
【次数】5~10次。
【功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13、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亦可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骨。
【次数】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头面部穴位; 头面部穴位; 头面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图1-4-16 按揉天突;﹡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中指端揉,称揉乳根。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宣肺理气、化痰止咳。;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5、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属任脉。又指中脘部。
【操作】用掌根或拇指、食指、中指指端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
【次数】揉或推100?300次,摩5分钟。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化滞。;6、腹
【位置】在腹部。
【操作】患儿取仰卧或坐位,医者用两拇指指端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面或四指摩之,称摩腹。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
【次数】分推100~300次;摩5分钟。
【功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
;7、胁肋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护理案例回顾PPT.ppt
- 护理沟通有效化、标准化与护理安全管理能力提升(2014年度印刷稿)PPT.ppt
- 护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PPT.ppt
- 护理法律法规PPT.ppt
- 护理法规案例PPT.ppt
- 护理用药安全与管理(秦)PPT.ppt
- 护理病例讨论8 27糖尿病足PPT.ppt
- 护理病历书写的PDCAPPT.ppt
-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PPT.ppt
- 护理目标管理与实践PPT.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