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国初期
薄一波回忆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概况 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是错综复杂的.在国内,解放战争并未结束,除台湾外,沿海岛屿还有舟山,马祖,金门,海南尚待解放;在大陆上,两广和西南的云,贵,川以及新疆,西藏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战争还要继续进行,军费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商品流通不畅,这就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解放初期水旱天灾相当严重,全国有 1.2 亿亩耕地 4000 万人受灾,对这些灾民,人民政府不能置之不顾,必须采取紧急救济和生产自救等措施,这也要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形势确实是严峻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总是盼望着共产党失败,他们说::共产党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有些民主人士也担心共产党缺乏经验,治理不好国家. 全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毛泽东说: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三年之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从根本上扭转了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许多生产项目取得超过预期的成就,国民经济的恢复提前实现了. 建国初期,毛主席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不言而喻,这也包括西方国家在内。――作者注)同日,周恩来外长致函各国政府。2日,苏联政府决定中苏建交,并互派大使,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友邦。20日,毛主席致电斯大林,介绍王稼祥同志出任驻苏大使,同时以中共中央代表资格接洽两党事务。当时,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严重斗争,因而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大国的友谊和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自身面临着什么新的考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自身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不仅是指在全新的任务面前要排除万难去学会全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指在进入繁华城市,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能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的捧场所腐蚀.这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警告,也是党的许多朋友所十分关切的. 建国初期的国情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过渡的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我们面临的并不是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而是一个烂摊子,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经受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考验.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奠定了基石.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同时并举的方针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把企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识.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从本案看出,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对共产党改造政策逐渐拥护的心路历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