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林脑炎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森林脑炎的研究进展 朱 英1 蔡锦兰2 李泓波1 (1黑龙江省红十字备灾救护中心 150008;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56) 【中图分类号】R5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026-03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称苏联春夏脑炎(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蜱传性脑炎(TBE)或称远东脑炎,是一种由于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910年,在前苏联亚洲部分发现以中枢神经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36年,Tkachev氏首次用小白鼠从患者分离到病毒。1937年从当地主要蜱种全沟硬蜱体内分离到同一种病毒,提出并证实蜱为本病传播媒介。1938年证实了森林中的啮齿类动物为本病贮存宿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有关本病的报告越来越多,几乎大部分国家均有报告。1990年由Pletnev AG等人首次完成森林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我国于1942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近几年流行又有增强趋势[1]。 一 流行病学 森林脑炎主要流行于中欧、北欧、东欧及前苏联、日本、中国。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森林脑炎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不能在目前疫区南部边界维持,其分布有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奥地利森林脑炎发病率曾在欧洲最高,近几年由于采取成功的接种疫苗预防措施发病趋于稳定下降。近几年瑞典森林脑炎发病率大幅度上升。[2-5] 我国森林脑炎主要分布于东北、云南、新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964年发现首例。1990年起,流行强度日趋活跃,局部地区发生爆发和流行。其高发原因有:多年未发生疫情,预防接种疫苗不够;大量采伐森林造成生态环境改变有利于蜱类孽生:林业生产环境及作业季节性相应改变,由采伐落叶松林为主转向抚育伐和植树造林等生产条件,野外工作人员易被蜱叮咬而感染发病;蜱繁殖活动高峰期恰是林区厥菜生长旺季,大批上山采厥菜者易被感染蜱叮咬。[6]根据1952~1998年森林脑炎发病统计分析,黑龙江省每隔5~7年有一次高峰。1994年森林脑炎以前主要分布于牡丹江、松花江、伊春地区,1995~1998年主要分布于伊春、双鸭山、鸡西、哈尔滨地区。森??脑炎发病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林业工人、筑路工人、经常接触牛、马、羊的农牧民易感染,但近年职业分布发生明显变化,林业工人所占比例下降,农民、学生、家务人员所占比例上升。[7]多发于春末夏初,流行于5~6月份,8月后下降。多散发,潜伏期7~21日,多数10~12天。 二 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体属披膜病毒黄病毒属的第四亚群。呈20面体对称,直径为25~50nm,外包裹网状脂蛋白膜,故呈线球状,内部有包绕蛋白壳体的核心,为单股RNA。在发病7日内可从患者脑组织内分离到病原体,也可在其他脏器和体液,如脾、肝、血液、脑脊液、尿液等中检出,但阳性率较低。病毒可用鸡胚、猪胚肾原代细胞以及小鼠腹水癌细胞培养。病毒在室温16~18℃条件下可存活10天,0℃条件下至少可存活一年。煮沸后2分钟可灭活。病毒在脑组织中可保存70天,在50%甘油中可保存3个月以上(4℃),在低温下可保存更久。 病后15天约10%患者血清中出现中和抗体,可长期存在。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后1个月始出现,半年后明显下降。血凝抑制抗体出现较早,在血清中存在时间较长。[8] TB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本身具感染性。由一个长约10kb的阅读框架编码病毒所有蛋白。靠近5prime;端的约25%编码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膜蛋白prM(M)、包膜蛋白(E),剩余的75%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阅读框架两侧均存在非编码区(UTR)。3prime;UTR分成两部分:3prime;末端起约340nt为二级结构核心区,一级序列、RNA折叠模式均高度保守;核心区、阅读框架之间为高变区,毒株间高度变异,TBEV Neudoerfl株整个高变区(10375~10795nt)缺失不影响病毒对细胞的敏感性。[9]其中E蛋白是最重要的病毒蛋白,参与病毒入侵时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影响病毒毒力;与病毒的血凝活动有关;还可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反应。成熟病毒颗粒表面的E蛋白在生理pH条件下以头尾相对方式排 列成二聚体,在酸性环境(pHlt;6.5)中发生不可逆的构象改变,重排为三聚体。用胰蛋白酶处理TBEV颗粒,释放出E蛋白的二聚体可溶部分(sE)。根据X射线晶体衍射结果,sE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