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桂兴煤矿煤矿2017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黔西南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兴仁县新龙场镇桂兴煤矿
2017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
自
评
报
告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黔西南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兴仁县新龙场镇桂兴煤矿
2017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
煤矿 矿长:
煤矿总工程师:
集团总工程师: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1
第一节 考评对象、依据 1
第二节 煤矿基本情况 1
第二章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部分考评情况 2
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
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
第三节 通风 3
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8
第五节 采煤 9
第六节 掘进 11
第七节 机电 13
第八节 运输 14
第九节 职业卫生 16
第十节 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 18
第十一节 调度与地面设施 20
第三章 考评结论 21
第四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24
第五章 附件 25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考评对象、依据
一、考评对象
黔西南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兴仁县新龙场镇桂兴煤矿
二、考评依据
本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依据为《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管理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7〕5号)。
第二节 煤矿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矿井位置 :黔西南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兴仁县新龙场镇桂兴煤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新龙场镇东瓜林村,地理坐标: 东经105°00′29″-105°01′02″北纬25°26′12″-25°27′01″。
2、交通运输情况:该区交通以公路为主,兴仁至普安的主干公路从矿区北东经过(未从井田范围内通过,不需要留设煤柱),矿山有简易公路与之相接,至兴仁县城18公里;兴仁至铁路货站—南昆铁路顶效站40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隶属黔西南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应飞;矿井设计能力30万t/a,属生产矿井,井田面积:1.1201km2。全矿从业人员313人,均为达到用工年龄的从业人员。
二、自然条件
区内地貌属侵蚀剥蚀强烈切割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西部高东部低。区内最高点位于区内西南部的一山顶,海拔1984.6米;最低点位于区内东南部的下厂附近的冲沟中,海拔1515米;相对高差469.6米。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515米。地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地面植被较发育,灌木、杂草丛生,部分地段为林场;地面小冲沟亦较多,并呈羽状展布,有水,流量在0.2-5l/s之间。
三、生产经营合法性
该矿生产经营合法性证照见表1-1所示。
表1-1 矿井生产经营有关“证照”一览表
证件名称 证件号码 有效日期 发证机关 备注 采矿许可证 C5200002009111120044360 2013年12月至2018年3月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安全生产许可证 (黔)MK安许证字[1567] 2014年1月15日-2018年11月14日 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业营业执照A6DNN4DXE 长期 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四、井田境界及储量
表1-2 桂兴煤矿煤矿矿区范围参数表
拐点 X Y 1 2814500 2 2814500 3 2815160 4 2816000 5 2816000 6 2815170 井田面积1.1201Km2,开采标高由1770m至1400m 保有资源储量1129 万吨,可采储量421万吨。煤种:无烟煤。
第二章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部分考评情况
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年度辨识评估,辨识成果内容不全;
(2)专项辨识评估,辨识成果二项未在应用中体现;
(3)安全风险管控定期检查责任、措施不明确;
(4)作业环境管控措施、辨识成果未在应用中体现;
(5)安全风险辨识培训内容不符合要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桂兴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7.5分。
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周期范围组织人员、范围、频次不符合要求;
(2)矿分管负责人组织全面事故排查的人员、频次不符合要求;
(3)生产期间技术和安监人员巡查范围、频次不符合要求;
(4)事故隐患治理记录不全;
(5)公示监督未定期通报、未及时公告;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检查结果未纳入工资绩效考核;
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
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