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恋风格的结构探索.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人依恋风格的结构探索

成人依恋风格的结构探索 杜江红 李永鑫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为明确成人依恋风格的潜在结构, 采用成人依恋问卷对203名大一新生进行测量, 通过因子分析、潜在剖面分析以及潜类别因子分析分别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因子模型优于单因子模型, 4类别模型优于其他类别模型, 3类别2因子模型优于其他潜类别因子模型;以上3个最优模型中, 2因子模型优于4类别模型, 4类别模型优于3类别2因子模型。因此成人依恋的潜在结构是连续的。 关键词: 成人依恋; 因子分析; 潜在剖面分析; 潜类别因子分析; 作者简介:李永鑫, E-mail:liyongxin@henu.edu.cn。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 Du Jianghong Li Yongxin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Hen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atent structure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the locally revised Adult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 (AAQ) was administered to 203 freshmen in school of psychology in a college.Factor analysis,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and latent class factor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data and the fitting indexes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factors modal was better than one factor.Four classes modal was better than other classes.Three classes-two factors modal was better than other latent class factor modals.After comparing the three optimal modals above, the fitting indexes showed that two factors modal was more suitable than four classes modal and four classes modal was more suitable than three classes-two factors modal.So the latent structure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is continuous. Keyword: adult attachment; factor analysis;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atent class factor analysis; 1 前言 英国精神病学家Bowlby (1969) 在习性学的基础上整合精神分析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与控制论, 创立了依恋理论。依恋存在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毕生发展中, 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 会影响到人格特质的形成、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应对方式、压力反应、心理幸福感和发病率等 (Ravitz, Maunder, Hunter, Sthankiya, Lancee, 2010;李彩娜, 党健宁, 王彩云, 2014) , 因而成为身心健康研究的焦点。早期的研究从类型的角度来理解成人依恋的个体差异, 认为个体属于某一种依恋类型。如George、Kaplan和Main (1985) 的成人依恋访谈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AAI) 以及Hazan和Shaver (1987) 的成人依恋风格量表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AAS) 均将成人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Bartholomew和Horowitz (1991) 根据依恋理论中个体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 即“自己是否是值得爱的”的表征和“他人是否是值得信任的”的表征, 认为成人依恋应包括安全、焦虑、回避和恐惧四种类型, 并在Hazan和Shave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