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交往问.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孩子的交往问

孩子的交往问 陈会昌:孩子的交往问题(090120) 来源:本网编辑 编辑:lyn 浏览:29219 发表时间:2009-1-22 2009年1月20日专家在线答疑问题整理 主题:孩子交往的问题 时间:1月20日下午2:00-4:00 受访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陈会昌 专家简介: 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人:交往,从小到大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交往,你有哪些困惑?胆小、爱打人、受欺负……我们邀请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与大家交流这个话题。欢迎大家提问。 问题1: 风静妈:孩子胆小,怎样引导? 先说下我女儿的情况:5周岁,从小在陌生场合如果哭的话,会很大声很大声,而说话声音就轻了。幼儿园老师反映她胆子小,平时说话声音较轻,其实她在家有时对我说话也比较轻(当然大部分是响亮的,)我想可能是习惯吧?但我几次发现她在与小朋友玩时很放松,总是大声说话的。还有放学时与老师说再见,倒是挺自觉,声音也响亮的,只是早上让她向老师问好时,声音明显轻。再提一点,2008年圣诞节上我们这儿的基督教会里,女儿与几个小朋友在台上表演舞蹈,女儿没有难为情,跳得不错,还会用眼睛找台下的我们,这点我感觉女儿胆子还是有些大的。呵呵! 事例一:“被迫”分完贴贴纸 这次,我侄女送给女儿一盒精美的贴贴纸,女儿高兴的不得了,一直捧在手心里,连睡觉也执意要把纸放在枕边。正巧碰到星期天学员(小学生)要来写毛笔字了,女儿提出要把贴贴纸送些给小朋友们。当孩子们的下课时间到了,我便宣布要贴贴纸的小朋友去女儿那儿拿,谁知道他们一涌而上,把女儿团团围住,女儿有点不知所措吧,我赶紧让孩子们排队,可这时候说好像效果甚微。接着便上课练习写字了,我正想手把手教一学员写时,无意中听见几个学员(在各自位置上)正轻声地还在向女儿讨贴贴纸呢!女儿也就又给了他们各一张,于是分完了贴贴纸。 到了晚上,女儿惦记起贴贴纸来了,哭了,因为她自己一张贴贴纸也没有了。 我对她说:“刚才分的时候可以自己留一些嘛!” 女儿回答:“刚才他们全围在我身边呢……!” 我:那你可以说,不好意思,这几张我自己要的,不能再分给你们了! 女儿:那个哥哥(读四年级)说不给他的话,他就叫我“阿波罗”。 (那还是上次我女儿没梳头,乱披着有些弯曲的长头发,于是这学员便给女儿取了个“阿波罗”。) 我:你可以对哥哥说出你叫什么名字,不是什么“阿波罗”。你肯定地坚决不再给纸了,哥哥姐姐们知道你的意思了,就不再会向你讨了,因为你没有说话,没有说出你自己心里的想法,他们还以为你要把贴贴纸分完呢! 事例二:在家有时有轻声说话的习惯,在外面更不习惯大声说话 母女俩出去玩,乘公共汽车时,我也总是提出让女儿帮我买票,可女儿总是说让我买。我一次次的坚持要求,事先与她说好,女儿有时勉强答应来买,可到了汽车上,总是不习惯大声说话,最后只好由我来买。这次元旦出去玩,我对女儿说好,这次如果你帮妈妈买票的话,下次我一有空便会再带你去玩的。一开始在家时女儿还是主动对我说这次就由她来买票,可两人快走到站时,女儿说不想买票了,说反正这次去了××,下次她也不想去了,到了车上,我无奈想出了急办法,你不买票的话,待会儿已说好买汉堡就不买了,女儿听我这一说,急了,我把钱给女儿,售票员阿姨走过来了,可女儿眼睛一眨不眨直盯着阿姨,迟迟不开口,售票员便从女儿手中把钱拿过去了。在玩的地方,有个地方在做广告免费赠汽球,女儿倒是对陌生的阿姨说了要红色与蓝色,还说谢谢,是在我提醒下,只是声音还是较轻。当天回家后我听见我妈在问女儿车上有没有帮买票,(我沉默,)女儿一边瞧瞧我,一边顽皮地回答外婆:“噢-----!我忘记了!”我轻松地对她笑笑。 我自己有两点思考疑惑: 1.当女儿自己思想后,就答应来买票,主动说起由她买,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就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阿姨时,我觉得她在用心努力加油,虽然后来最终没买成,没大声说“阿姨买票”,但一次次的这些尝试,是在进步,与成功一点点在靠近? 2.我这样的惩罚(你不买票的话,待会儿已说好买汉堡就不买了),妥吗?她虽没买票,后来我还是给她买了汉堡,不知她会不会在想妈妈是骗她的,原来没做到也会给买的?以后这样的惩罚慢慢地就会不灵了?是不是应该对女儿说明妈妈看到你在努力了,有进步就行。 烦请陈教授分析指正,谢谢! 回复: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孩子胆大和胆小在某种程度上是孩子的天性,心理学上把这个叫“气质”,或者叫“抑制性”和“非抑制性”,和人的神经过程的敏感性有关系,比较敏感的孩子一般胆子比较小,考虑问题比较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