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政策对教育性别差异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独生子女政策对教育性别差异的影响

No.4,2007SerialNo.112007年第4期总第11期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IDE独生子女政策对教育性别差异的影响易翠枝(湖南理工学院经管系,湖南岳阳414000)摘要:全国的数据表明,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教育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这也许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父母在教育投入上的“重男轻女”倾向已经改变。但基于高等教育数据的协整分析发现,自1979年在城市严格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对教育的性别平等在统计数据上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观察到的教育平等可能不是人们的观念改变所导致的。教育的性别平等仍然任重而道远。关键词:教育平等;性别差异;协整检验;独生子女政策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189-04如果从全国的加总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性别平等大幅度改善,性别平等几近实现。首先,第二期全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两性间人均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仅为1.31年,而该指标在1990年还有1.9年,这说明两性受教育程度差异不断缩小(李军峰,2004)。其次,根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文盲人口、小学入学率、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平衡指数随着年龄的降低而趋近于1(连鹏灵等,2004),这说明两性间的教育投资正在不断靠近。再次,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快速增加。1980年,我国高校女生在全体学生中所占比重仅为23.4%,到2004年,该比重上升到了45.7%(见图1所示),这一比例不断接近其理论极限值50%,似乎说明我国男女两性教育平等几近实现。《中国统计年鉴》从2005年开始不再报告各级学校在校生性别比例,也说明了管理当局可能已经不再认为教育的性别差异是个重要问题了。一、中国教育的性别差异:微观调查与宏观数据的矛盾两性之间的地位平等一直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仅影响两性之间文化素养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还是影响两性收入差距进而影响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可见,两性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两性社会地位平等的基础。而两性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差距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因此,教育的性别平等成为联合国提出的“新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关于中国的教育性别平等状况,基于不同的角度,似乎可以得出不同的判断:1.基于宏观数据的分析2.基于微观调查的结论与宏观数据相反,不断有来自小范围的微观调查表明,在农村地区,我国女性在受教育机会上与男性还有一定差距。据全国妇联1990年抽样调查,农村家庭对女孩男孩上学的投资比重是男孩占60%,女孩占40%,城镇家庭对女孩男孩上学的投资比重是,男孩占55%,女孩占45%。城乡家庭对子女投资都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鹿立,1997)。丁月牙(2004)在对贵州省某县开展的个案调查中发现,家庭内部教育资源分配差异导致女童失辍学严重。王香丽(1999)对厦门大学某级本科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以及所属阶层专业知识层次较高家庭的子女中男女入学比例基本达到平衡,而农村和所属阶层专业知识层次较低家庭的子女中男女入学比例则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她认为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性主要是由城乡和阶层差异引起的。钟涨宝等(2003)对湖北省的调查发收稿日期:2007-01-24作者简介:易翠枝(1973-),女,湖南岳阳人,讲师,博士生,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传统观念所致(钟涨宝等,2003;王香丽等,1999)。那么,是否在城镇教育的性别平等的结果就是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导致?或者说,城镇家庭的教育性别偏见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根本性的扭转?对此,早已有研究提到,城市家庭在对孩子发展的期望和教育投资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层现象,可能与城市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蒋乃华,2002)。本文尝试用高等教育相关数据的协整分析来验证在城市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到底对教育的性别平等有没有显著影响,如果有,其影响有多大。假设三:中国在城市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对教育的性别差异在加总数据上的表现有显著影响。因为,城市家庭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对教育投资的方向没有选择的余地,因而会改善城市女童的教育状况,进而使全国的教育性别差异缩小。2.数据的选取与说明能反映教育性别差异的指标有很多,如分年龄段性别平衡指数、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分性别入学率、高中阶段分性别入学率等。本文选择普通高校女生在全部在校生中所占比例这一指标,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数据的可得性,二是因为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验证城市独生子女政策对教育性别差异的影响,而一个女生能进入大学,必定说明她在这之前的所有升学阶段都没有因性别歧视而被淘汰,所以这一指标的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