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溪洛渡水电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Page ? * 溪洛渡水电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科研设计院大当家QC小组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1.项目概况 8.实施 7.制定对策 6.原因分析 及要因确认 2.QC小组简介 3.选题理由 5.活动目标及 可行性分析 目录 科研设计院 大当家QC小组 活动成果 4.现状调查 10.巩固措施 11.总结及 下一步打算 12.QC小组活 动相关图片 13.QC小组 活动记录表 9.效果检查 *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省永善县 接壤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中,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泄洪 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总装机容量为1386万KW, 仅次于三峡水电站,为我国第二大水电水电站。 由水电七局溪洛渡施工局承建并负责独立运行的 中心场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为溪洛渡水电站泄洪建筑物 以及引水发电系统工程供应商品混凝土。该系统于 2009年3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合同工期:2008年8月至 2013年12月,计划生产混凝土量约250万方。 一 项目概况 前期因竞争性投标, 混凝土中标单价较低, 混凝土配料面临—— 亏损风险 ! 水电七局科研设计院大当家QC小组于2009年5月6日 注册成立,小组由12人组成,工程师以上职称8人,小组 成员都是试验检测方面技术、质量管理骨干,具有丰富 的试验检测及工程质量管理经验。其中,10年以上工作 经验的成员占小组成员比例的83%,人员素质、技术水平 较高,责任心强,管理手段先进。 二 QC小组简介 表1 QC小组情况表 小组 名称 科研设计院大当家QC小组 课题 名称 溪洛渡水电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成立 时间 2009年5月6日 注册时间 2009年5月6日 活动 时间 2009年5月6日~2011年12月31日 注册 登记号 SDQJ-2009-48 活动 次数 6次 小组类型 现场型 制表人:吕玉娥 2009年5月6日 * 1 化解经营 风险 三 选题理由 2 提高工程 质量 3 节能环保 需要 1、化解经营风险 前期因投标工作的需要,中标混凝土配料费单价较低。 在混凝土拌和系统,一般情况下混凝土配料费约为系统 运行费用的80%左右,若混凝土配料亏损,就意味着整个 项目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为有效地化解项目经营风 险,惟一的出路就是要降低混凝土配料成本,混凝土配 合比优化成为必由之路。 2、提高工程质量 溪洛渡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我国第二大水电 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电站,三峡公司高度重视工程 质量,提出了将溪洛渡电站建设成为“西部典范工程”的宏 伟目标。 溪洛渡地下电站因洞室规模巨大,相应的混凝土结构 形体较大。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减少温度裂缝,混凝 土内部温度控制要求高、难度大。为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 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水平,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势在必行。 3、节能环保的需要 通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可以合理地降低高耗能材料如 水泥的用量,适当地提高粉煤灰掺量,减少环境污染。 * 四 现状调查 由柱状图可以看出,对于四种常用类别的混凝土, 混凝土实际配料单价除C25(二)B混凝土略低于 投标单价外,其它类别的混凝土实际配料单价均 高于投标单价,项目经营风险巨大。 柱状图 1 2 中心场混凝土拌合系统主要为溪洛渡地下工程供 应商品混凝土。因混凝土浇筑受施工场地的制约, 混凝土入仓方式多为泵送施工。泵送混凝土水泥 用量较大,水化温升较高。在现行混凝土配合比 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温度难以满足溪洛渡地下工 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要求。 * 五. 可 行 性 分 析 QC小组活动得到科研设计院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 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 煤灰 掺量 可 适当 放宽 原材 可进 一步 优化 砼 质控 水平 可再 提升 小组 成员 整体 素质 优良 保证质量前提下 实现盈利3元/m3 混凝土水化温升 平均降低1.5℃ 完 成 Q C 活 动 目 标 * 培训不到位 工作经验不足 试验人员不负责 管理人员不到位 拌合机未及时检修 拌合时间不足 称量系统未标定 水泥品种较多 骨料粒形差 部分减水剂与凝材料适应性差 引气剂溶液不稳定 粉煤灰品种较多 试验室温度不达标 试验室湿度不达标 对粉煤灰效应认识不足 对规范理解深度不够 人 环 料 法 机 粉煤灰掺量受限 砼配料称量不准确 砼拌合物不均匀 试验、质控水平差 六 原因及要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不能达到预期 根据现状调查情况,共找出15条末端因素,详见鱼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