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溢流坝段设计
4、溢流坝设计
4.1 孔口设计
4.1.1 泄水方式的选择
重力坝的泄水主要方式有开敞式溢流和孔口式溢流,前者除泄洪外还可以排除冰凌或其他漂浮物。设置闸门时,闸门顶高程大致与正常高水位齐平,堰顶高程较低,可利用闸门的开启高度调节水位和下泄流量,适用于大中型工程,所以为是水库有较大的泄洪能力,本设计采用开敞式溢流。
4.1.2 洪水标准的确定
本次设计的重力坝是2级建筑物,根据《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采用5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20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校核。
4.1.3 流量的确定
经水文、水利调洪演算确定:设计情况下,溢流坝的下泄流量为5327.7m3/s;校核情况下,溢流坝的下泄流量为6120.37m3/s。
4.1.4 单宽流量的选择
坝址处基岩比较完整,根据综合枢纽的布置及下游的消能防冲要求,单宽流量取100~150 m3/(s.m)。
4.1.5 孔口净宽拟定
分别计算设计和校核情况下溢洪道所需的孔口宽度。计算成果见表2-5
表2-5孔口净宽计算成果表
计算情况 流量Q(m3/s) 单宽流量q[m3/(s.m)] 孔口净宽B(m) 设计情况 5327.70 100~150 53.28~35.52 校核情况 6120.37 100~150 61.20~40.80 根据以上计算,溢流坝孔口净宽取45m,设每孔宽度为15m,则孔数为3。
4.1.6 溢流坝段总长度确定
初步拟定闸墩厚度,中墩厚d=4.5m,边墩厚t=3m,则溢流坝段的总长度B0为:
B0=nb+(n-1)d+2t=45+9+6=60m
4.1.7 堰顶高程的确定
初拟侧收缩系数ε=0.95,流量系数m=0.502。因过堰水流为自由出流,故σs=1,由堰流公式Q=σsεmnb(2g)0.5H01.5计算堰上水头H0,计算水位分别减去相应的堰上水头即为堰顶高程。计算成果见表2-6
表2-6堰顶高程计算成果表
计算情况 流量m3/s 侧收缩数 流量系数 孔口净宽m 堰上水头m 堰顶高程m 设计情况 5327.70 0.95 0.502 45 14.65 201.57 校核情况 6120.37 0.95 0.502 45 16.07 201.07 根据以上计算,取堰顶高程为201.07m。
4.1.8 闸门高度的确定
门高=正常高水位-堰顶高程+(0.1~0.2)
=215.5-201.07+(0.1~0.2)
=14.5m 取15m
4.1.9 定型设计水头的确定
堰上最大水头Hmax=校核洪水位-堰顶高程即:Hmax=217.14-201.07=16.07m 定型设计水头Hs为Hs=(75%~95%)Hmax=12.05~15.27m,取Hs=14.2m,由14.2/16.07=0.88查表知0.3Hs=4.26m小于规定的允许值(3~6m水柱)。
4.1.10 泄流能力校核
运用堰流公式Q=σsεmnb(2g)0.5H01.5分情况校核溢流堰的泄流能力,计算成果见表2-7
表2-7泄流能力校核计算成果表
计算情况 m ε B(m) H(m) Q(m3/s) Q′ |(Q′-Q)/Q| 设计情况 0.502 0.92 45 15.15 5159.27 5327.7 3.26% 校核情况 0.512 0.92 45 16.07 6045.36 6120.37 1.24%
由表中计算成果知|(Q′-Q)/Q|×100%5%,说明孔口设计符合要求。
4.2 消能防冲设计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用挑流消能,参考已建工程经验取挑射角θ=25o,挑流鼻坎应高出下游最高水位(169.52m)1~2m,那么鼻坎的高程为169.52+1=170.52m。
4.2.1 反弧半径的确定
堰顶水流流速按公式v=δ(2gH0)0.5计算,由Q=Av=Bhv可得h=Q/Bv;
δ—堰面流速系数;
H0—库水位至坎顶高差,m;
B—鼻坎处水面宽度,m;
Q—校核洪水位时溢流坝下泄流量,m3/s;
v=0.96×(19.6×45.7)0.5=28.73m/s,坎顶水深h=6120.37/(50×28.73)=4.26m
反弧半径R=(4~10)h=17.04~42.6m,取R=20m。
4.2.2 水舌的挑距L及可能最大冲坑的深度tk估算
由式L={(v1)2SinθCosθ+v1Cosθ[(v1)2Sin2θ+2g(h1+h2)]0.5}/g计算
L—水舌挑距,m;
h2—坎顶至河床面高差,m;
h1—坎顶垂直方向水深,m h1=hCosθ;
v1—坎顶水面流速,m/s,取平均流速的1.1倍。
代入各参数计算得L=118.36m
由式tk=αq0.5H0.25 t′k=αq0.5H0.25-H2计算
tk—水垫厚度,自水面算至坑底,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