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创作-个人中心.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纪录片创作-个人中心.ppt

* “只是再现生活” * “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再现”。 * 创立 * 1980年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曾经在国内外引起过很大的反响。《丝绸之路》确实是一部力作,它的拍摄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在规模上代表了当时我们所能达到的纪录片制作的最高水平。当时参与摄制的日方组NHK电视台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家被允许进入中国腹地进行纪录拍摄的西方媒体,而中国政府为保障拍摄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高规格的措施,例如开通铁路专线,甚至是出动军队。 格里尔逊学派的主要观点: (1)重视纪录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 (2)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允许在拍摄中对现实进行艺术加工,允许使用搬演和重构等手法; (3)对故事片持完否定态度; (4)尽管强调“正确比美重要”,但又非常重视并且善用摄影造型艺术和蒙太奇手段,力求形式完美; (5) “解说+画面” 5、直接电影与真理(实)电影 直接电影:1950-60年代之交在美国产生的,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代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纪录片流派。1960年的开山之作《初选》,是它的划时代作品。 实践理念:一种基于经验主义的记录观,它把人的知识判断放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经验,越是直接积累,越是充分,他就越接近事实的真相。尽量“让镜头前自生自灭的”事实“在影片当中进行”自我阐述。 真理(实)电影:创立者是法国社会学者让·鲁什,他的《夏日记事》是第一部有影响的旗帜性作品。 鲁什早期拍摄的影片被称为“直接电影”,这种电影无搬演、无导演、无操纵剪辑,以便尽可能真实地记录生活。后来,他放弃纯粹的直接电影形式,转而拍摄更具有社会学调查性质的影片,并开始干预拍摄的场面,注重剪辑过程,这一时期拍的影片为“真理(实)电影”。这是一种“非表演、非戏剧、非叙事”的电影,虽然少了一些客观性,但没有减少真实性。 真实/直接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的区别 (1)对创作中的“主观成分”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真实电影善于通过积极“介入”获取客观真实效果。直接电影竭力隐藏主观因素——解说、音乐、记者和主持人的出现,一概排斥剪接点中主观痕迹,竭力保持中立和旁观者的特色,追求纯客观效果。 (2)都强调声画同步,甚至视声音比画面更重要。不同的是,真实电影强调通过主客体接触获取深层真实。直接电影则强调冷静观察、等待,以抢拍和隐藏拍摄记录事件真实过程。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中国》) 6、新纪录电影——主张虚构的纪录片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开始出现“新纪录电影”,开始否定“非虚构影片”。纪录片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以达到真实。 “电影无法提示事件的真实,只能表现构建竞争性真实的思想形态和意识,我们可以借助故事片大师的叙事方法搞清事件的意义。” 《华氏911》 片例: 《巴黎在燃烧》(1966):描述纽约的同性恋亚文化现象; 《我们的希特勒》(1980); 《证词:犹太人大屠杀》 (1985); 《蓝色警戒线》(1987):一名警官遇害和一个被错判的人险些被置于死地的事件; 《罗杰和我》(1989)通用发动机厂因关闭而造成的可怕后果。 二、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一)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 基本风格: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的中国化。 代表作品:《到农村去》、《英雄的信阳人民》、《收租院》、《深山养路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等。 (二)纪录片的初步繁荣(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 主要特点: 1、题材范围扩大、艺术表现形式增加; 2、电视纪录片开始栏目化; 3、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的创作倾向; 4、基本艺术观念、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还没有根本性改变。 代表作:《地方台30分钟》、《长城内外》、《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 电视纪录片开始栏目化 (1) 《地方台50分钟》 1989年1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地方台50分钟》(1995年改版为《地方台30分钟》)。 该栏目的成功之处:集纳各地优秀的创作手法和多种创作风格的纪录片,为各地青年编导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土壤。如《湘西,山的咏叹》、《西藏的诱惑》、《半个世纪的爱》、《沙与海》、《藏北人家》等 。 《地方台50分钟》堪称最具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专栏,它的成功既有央视的决策之功,也离不开地方台精品节目的凝聚。 (2) 《纪录片编辑室》 和《东方时空·生活空间》 1993年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此后,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以《生活空间》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纪录片大量兴起,标志着纪录片的平民运动揭开帷幕。 大众文化纪录片,指那些以记录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主要任务的纪录片,他们在创作风格上力求纯朴、自然,以高收视率为目标,呈现出富有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