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李春梅)第九章 文学的复兴:伤痕、反思、改革文学.pptVIP

当代文学史(李春梅)第九章 文学的复兴:伤痕、反思、改革文学.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文学的复兴:伤痕、反思、改革文学 李 春 梅 第一节 文学的复兴 启蒙传统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反封建、反专制 个人的解放:个性、尊严、独立、自由 社会的解放: 民主、理性、公平、正义 社会问题小说; 自觉承担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责任,发挥干预和参预社会现实的功能。 第二节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主要是指小说,1978年前后出现。大多描写十年“文革”给社会与个人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伤痕,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端,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 从内容上来说,伤痕小说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作品中充溢的是往昔岁月中苦难、悲惨的人生转折,丑恶、相互欺骗、倾轧、相互利用的对于人类美好情感的背叛和愚弄。 题材范围 红卫兵:郑义《枫》,金诃《重逢》,冯骥才《铺花的歧路》 知青:孔捷生《在小河那边》,竹林《生活的路》 知识分子、老干部:从维熙《大墙下的 红玉兰》、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农民:《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伤痕文学”的总体特征 强烈的政治批判意识 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 浓重的悲剧风格 代表性作品 刘心武:《班主任》 卢新华:《伤痕》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刘心武和《班主任》 刘心武,当代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代表性作品还有《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班主任》 情节与主题:小说《班主任》是以班主任张俊石接收小流氓宋宝琦插班的矛盾过程为线索,深刻地揭示了十年动乱对青少年一代心灵的毒害与摧残。 宋宝琦: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甚至有些论者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 谢惠敏: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精神受害者 卢新华《伤痕》 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上海《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是“伤痕文学”的命名之作。这篇小说讲述一个家庭在“文革”期间的悲惨遭遇,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 思考: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个人在这个悲剧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农民作家,1937年生,四川省简阳人。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大都反映农村生活。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标志着作家创作道路上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获第一届“矛盾文学奖”。 主要内容 小说写了1975年冬天发生在四川沱江流域偏僻山村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的主人许茂有九个女儿,除大姑娘已去世、八姑娘参了军外,其余分布在农村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她们有着鲜明的性格差异,更有着各自的政治态度和生活追求。故事的主要线索是围绕着许茂和四姑娘以及大女婿、四女婿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展开的。 典型环境:1975年,四川农村,许茂 的家庭 典型人物:许秀云、许茂、金东水、郑百如 通过一个家庭的起伏波折,探索十年动乱给农村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命运、思想面貌和心灵世界所留下的深刻痕迹,力图塑造出特定时代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的精细刻画,来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动荡。 叙事结构:清官模式 受苦受难的个体:善良、柔弱 坏人(庸官):强大、邪恶 好人(清官):正义、清廉、明察秋毫 中间人物:淳朴、自私 好人:许秀云(金东水) 坏人:郑百如 清官:颜少春 中间人物:许茂、三姑娘 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的概念化:坏人绝对的坏、好人绝对的好; 主题的简单化:将悲剧的原因简单地归结到某个人或者政治身上,放弃了文本中值得深度开掘的东西。 对小说的评价 结构方式:家庭纪事 地方色彩:蜀中自然风光 议论抒情 伤痕文学的局限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 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具有表层性的弱点。 伤痕文学模式化的喜剧结尾淡化了悲剧效果,影响了作品的深刻性。 第三节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30多年来社会发展中的迂回曲折进行冷静思索、重新审视,从而在意识形态(政治)、国民性(文化)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同时在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