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丝虫 11-10.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钩虫、丝虫 11-10

根据WHO(1999年)的报告,全世界感染丝虫的人数有1.2亿,其中5%有临床症状。我国在防治工作开展前约有3000万病人,其中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分别占70.9%和29.1%,受威胁人口达3.3亿。至2002年全国共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了消除丝虫病的评审,目前尚未通过评审的县市共有34个,其中安徽23个,海南9个,江西2个。 1999年WHO制定了全球消除丝虫病防治活动的时间表 至2000年,达成区域消除淋巴丝虫病的计划 至2005年,将有50%的太平洋岛国和一些国家将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 至2010年,西太平洋和美洲区将达到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的标准 2015年,确认最后的传播地带 2020年,全球确认消除淋巴丝虫病 我国卫生部提出2005年全国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标,消除这一危害了我国人民几千年的疾病。 二、形态 Morphology (1)成虫 adult 外形——体表光滑、细长,如细丝线;雌虫大于雄虫 ??颜色——乳白色 ??尾部——雌虫尾部钝圆,略向腹面卷曲。雄虫尾端部向腹面卷曲 2-3圈 ?生殖器官——雌虫和雄虫分别为双管型和单管型 (2)微丝蚴 microfilaria 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共同结构有:虫体细长,体外被有一层着色浅的鞘膜,微丝蚴头部钝圆、尾部尖,体内充满体核,其鉴别要点为微丝蚴自然体态、体核大小密度和分布、头间隙长短、以及尾核的有无。 (3)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班氏丝虫第三期幼虫是感染期幼虫又称丝状蚴,寄生于蚊体内。 虫体细长,活跃。班氏丝状蚴平均长1.6mm,马来丝状蚴平均长1.3mm。尾端有3个乳突。 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 三、生活史 Life cycle 15条/20mm3至100条/20mm3 蜕皮二次 蜕皮二次 生活史要点: 终宿主:人 (人是班氏丝虫的唯一终宿主,马来丝虫 有多种保虫宿主) 中间宿主:蚊 感染阶段:丝状蚴 侵入途径:经蚊叮咬 体内移行:小淋巴管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 寄生部位:马来布鲁线虫多寄生在上、下肢浅部淋巴 系统。班氏吴策线虫除寄生在浅部淋巴系统外,多 侵犯深部淋巴系统 。 成虫、微丝蚴寿命:成虫4-5年,微丝蚴2-3月。 ?? 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在外周血液中出现有夜多昼少的现象。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微丝蚴在外周血液出现的高峰时间分别为10Pm-2Am和8Pm-4Am。 1.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和微血管收缩有关。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使内脏毛细血管扩张,微丝蚴易从肺毛细血管移行到外周毛细血管中。而清醒时,迷走神经抑制,内脏毛细血管收缩,微丝蚴不能进入外周血液。 2.与宿主血氧含量有关。 3.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荧光有关。夜现周期性明显的微丝蚴体内可见弥漫的自发荧光及大量荧光颗粒。而周期性不明显的则体内荧光颗粒较少。 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的生活史鉴别要点 班氏丝虫 蚊体内发育时间: 10-14d 传播媒介: 库蚊 成虫寄居部位: 浅、深淋巴系统 保虫宿主: 无 夜现周期性; 晚10-次晨2时 马来丝虫 6-6.5d 按蚊 浅部淋巴系统 有(猴、猫) 晚8-次晨4时 四、致病 Pathogenesis 丝虫的成虫、丝状蚴和微丝蚴对人体均有致病作用,但以成虫为主。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丝虫的种类、感染程度、重复感染的次数、机体对丝虫的免疫应答反应、虫体的寄生部位及有无继发性感染等多种因素。 (一)带虫者(微丝蚴血症) (二)急性过敏及炎症反应期 变态反应原 幼虫和成虫的代谢产物、幼虫蜕皮液、成虫子宫的排泄物及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 。 病理 淋巴管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和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及细胞浸润,导致管壁增厚,淋巴管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 症状: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呈不定时周期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一次。发作时患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淋巴结炎可单独发生,而淋巴管炎一般都伴有淋巴结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痛疼并有压痛,持续3-5天后,即自行消失。继发感染,可形成脓肿,淋巴管炎以下肢为多,常一侧发生,也可两腿同时或先后发生,其症状是沿大腿内侧淋巴管有一红线,自上而下蔓延发展,呈“离心性淋巴管炎”,俗称流火。炎症波及毛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发亮,有灼热烧感及压痛,类似丹毒,称“丹毒样性皮炎”,持续2-3天消退。 2.丝虫热 3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