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法精神病学概述
司法精神病学概述 Forensic Psychiatry 王小平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一、司法精神病学的概念 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的医学科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 狭义:是研究诉讼当事人或诉论参与者精神状态和法定能力的评定,为司法部门提供医学证据和处理意见,并研究和参与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处理。 二、司法精神病学的主要内 容和分类 民事司法精神病学 刑事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的法律规定 司法精神病学中的特殊问题 监狱精神病学 法律的根本性问题 典型案例 三、司法精神病学的历史和发 展概况 公元前十八世纪 ,《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代中国法典文献《周礼?秋官》 法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Esquirol 麦克?纳顿(McNaughton)条例 麦克?纳顿(McNaughton)条例 应假定每个人的精神是正常的,并具有足够的理由对其犯罪行为负责任,除非相反的情况得到证明。 如被告以精神错乱为理由进行辩护时,那么必须能清楚地证明他在进行危害行为的当时,由于患精神疾病而处于精神错乱状态,如: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或虽然知道但不知道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或违法性。 麦克?纳顿(McNaughton)条例 当被告的犯罪行为是由于其妄想所致时,其责任能力决定于妄想是否真正存在,妄想内容是否与犯罪行为一致。如:被告相信某人企图杀害他,而将对方杀死,可免于惩罚。如果仅仅是相信某人损害他的名誉或财富,而致对方于死地,应不能免于惩罚。 欧洲大陆学派 法学基础是成文法,即根据法律上某项固定明文规定,不以案例为转移; 十分重视临床医学诊断,并作为判断被告刑事责任能力的第一的或主要依据。 英美学派 法学基础是案例法,而非成文法,如麦克.纳顿条例,即根据某地具体案例的审理结果制定一相应的法律条例,作为类似案例的处理依据。 更强调被告人作案当时的心理状态,即辨认力与控制力。而医学诊断放在次要的地位。 美国法律研究所(ALI)条例 如果一个人发生犯罪行为,在当时这种行为是由于他的精神疾患或精神缺陷所造成的结果,且疾病使他不能正确认识其行为的错误或违法性,或者不能使其行为符合法律要求,那么他就不能对其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 本条例所用的精神疾患或精神缺陷,并不包括那些屡次犯罪或其他反社会行为的异常表现。?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对自己的罪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刑事责任年龄 小于14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大于14岁,小于16岁,只对杀人、抢劫、放火等严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能力; 大于16岁,对一切犯罪负刑事责任,大于14岁,不满18岁的人,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大于18岁,对一切犯罪负全部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体的又一必要条件。所谓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亦即一个人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并自觉地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无刑事责任能力 认定行为人不具刑事责任能力,依据两项标准 医学标准:行为人在实施危害性社会行为时,处于精神病状态; 心理学标准:行为人因精神疾病致使其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国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依据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间隙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候的犯罪,应负刑事责任,酒醉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辨认能力损害表现 病理动机,缺乏现实目的,受精神症状支配; 行为的目的荒谬离奇,如杀人仅仅是为了看人是否会重生; 曲解行为的违法性质:如把亲人杀害是为了使他们脱离苦海; 不理解行为的后果,对危害后果无所谓,既不掩盖,也不逃避,无任何自我保护措施。 控制能力判定原则 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受损程度; 自知力; 自我保护力; 既往行为方式。 精神分裂症与犯罪 我国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常见犯罪类型:凶杀,伤害 凶杀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 总犯罪率与普通人群类似,但暴力犯罪是普通人群的4倍 精神分裂症犯罪的高危险因素 幻觉妄想 抑郁 既往攻击行为史 早年不良家庭环境 缺乏社会支持 抑郁症与犯罪 抑郁症犯罪相对较少,一旦发生多为严重的暴力犯罪 主要犯罪类型:扩大自杀和间接自杀,多针对家人或亲人 急性酒中毒 单纯醉酒 复杂性醉酒 病理性醉酒 酒中毒与犯罪 酒中毒主要酒精直接导致大脑脱抑制而产生冲动性暴力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