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 (北流市皮肤病防治院 广西 玉林 5374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擦治疗痤疮的有效途径;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到本院门诊就诊的168例痤疮患者,以“清热消痤饮”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内服,10天为一疗程,配合外擦西药配剂“氯柳酊”;结果:治愈114例,显效5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擦治疗痤疮,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痤疮;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擦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49-02 痤疮是一种内分泌功能失调、病源菌感染、遗传、饮食、不良精神剌激等多种因素所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面、胸、背等部位,表现为粉剌、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俗称为“青春痘”。中医称本病为“粉疵”、“面疱”、或“酒剌”。本病的病因为肺气不清,外受风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胃热上蒸;亦可为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等。因颜面部是肺、胃、大肠经所行部位,内热不得透达,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面部而形成。所以主要是肺、胃、大肠郁热所致,治疗多以清利肺胃湿热,通府行气、凉血解毒、化瘀散结之中药治疗。现将作者近几年来自拟“清热消痤饮”内服加西药配剂“氯柳酊”外搽治疗痤疮1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门诊病人,其中男98例,女70例;年龄在14~28岁;病程2~4年不等。 1.2入选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荨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皮损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背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红或淡红或呈肤色,称白头粉剌;有的其顶端呈黑色称黑头粉剌;有的皮损以丘疹、脓疱为主,周围潮红,炎症性皮损逐渐增多;有的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结节呈坚硬暗红色,自觉疼痛,可形成囊内粘稠分泌物,压之有波动感,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男女不限,年龄在14~35岁。 1.3 排除标准 ⑴治疗前2周内服用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类药物;⑵高脂血症,肝肾功能异常者;⑶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近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1 内服基本方 “清热消痤饮”处方:枇杷叶15g、桑白皮15g、黄芩12g、陈皮10g、薏苡仁30g、丹参15g、赤芍15g、白疆蚕10g、皂角剌10g、白花蛇舌草15g、夏枯草15g。加减:肺热毒盛加石膏30g 山枝子15 丹皮12;湿热盛加获苓15g、茵陈15g;热毒重有脓疮及大便硬结者加生大黄10g、黄连10g、银花15g、公英15g、地丁15g;囊肿明显,部份有瘢痕,舌质红,舌边尖有瘀点者加红花6g、川芎10g、莪术10g;月经前症状加重者加柴胡10g、香附10g、兔丝子10g、女贞子10g。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10天为一个疗程。 2.1外治法 外搽方:西药氯柳酊,药物组成:70%酒精50毫升、氯霉素针0.25times;2支、水杨酸1克、冰片0.5克、甲硝唑片0.2times;10片,混合后外搽患处,搽药时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早晚各一次。 治疗期间,禁辛辣、油炸、烧烤等食物,忌烟酒,多吃新鲜青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痤疮的疗效判定标准》制订。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份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份消退,症状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加重。治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比作为总有效率。 4.结果 全部病例经治疗后第6周回访,治愈114例,治愈率67.86%;显效50例,显效率为29.76%;无效4例,无效率为2.38%;总有效率为97.62%。 5.病案举例 陈某,男,18岁,学生2013年4月24日初诊,症状:颜面及鼻部生痤疮半年余,面色朝红,有新旧皮疹,为粟粒、绿豆大小红色炎性皮疹,可挤出白色脂栓,平素大便秘结,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数,证属肺胃湿热,内服“清热消痤饮”加生大黄10g、茵陈15g,5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服用,并配合西药“氯柳酊”外擦,每日2次。用药5剂后皮疹明显减少,无新皮疹出现,大便通畅,去大黄,再服5剂痊愈。嘱患者注意饮食睡眠,禁辛辣、油腻,多吃青菜水果,保持大便畅通,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