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研究_以独流老醋_杨柳青年画和临清贡砖为例.docxVIP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研究_以独流老醋_杨柳青年画和临清贡砖为例.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研究_以独流老醋_杨柳青年画和临清贡砖为例

刘凤华京杭大运河沿线 城市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研究——以独流老醋、 杨柳青年画和临清贡砖为例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的交通 大动脉,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径4个省 市,不仅对我国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物资交 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它的带动 下,运河沿线城市根据自身特有的自然地理 条件和周边环境,发展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 色的产业。天津静海独流老醋、天津杨柳青 年画以及山东临清贡砖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些运河沿线城市的特色产业多创立于明朝,至清朝时已经颇具规模,成为当时进献皇家 的贡品。但是随着近代化的推进和近代交通 工具的发展,运河及运河沿线城市的地位和 影响力日渐下降,这些城市的特色产业也呈 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前景:独流老醋 依旧繁荣;杨柳青年画发展陷入瓶颈;临清 贡砖彻底消失于市场后又再度萌发。考察运 河沿岸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 这些城市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大运河自身[城市经济]32 城市[城市经济]的商业开发具有借鉴意义。一、 运河沿岸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独流老醋产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与山西陈 醋、镇江米醋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名醋。独流老醋 始创于明永乐年间,相传清康熙将其定为宫廷御用 贡品,因此广受追捧,畅销于华东、华南甚至日 本、欧美等地,《静海县志》 记载曰:“老醋以独流镇 产为最,其味与镇江同,行销外省。”独流老醋的 特色在于其制作工艺和口味,采用上等小麦等粮 食,经过多道工序,历时3年,因此被称为“三伏 老醋”,“独流醋气香味醇,为它处所不及”。历史上 的独流老醋并未形成统一的规模化经营。据有关资 料记载,清朝末年,独流镇有醋酱行13家,民国中 后期发展到24家,独流老醋年产量最多时达到29万 公斤。其中,“老三立”牌独流老醋具有100多年的 历史,晚至民国时期,“老三立”仍是天津制醋的代 表性品牌。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年画 以及四川绵竹年画并称我国四大年画。杨柳青年画 创始于明永乐年间,期间大运河重新疏通,给杨柳 青带来了制作年画所需的南方精致材料,大大促进 了年画的发展。到了清中后期,杨柳青年画进入了 全盛期。杨柳青年画受到宋元民间版画、明代木刻 版画的影响,采用了木板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 技艺,因此,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年画派 别。到了清光绪年间,杨柳青涌现出了一批农民画 师,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32个村,“家家都会点染, 户户全擅丹青”。杨柳青有年画铺近百家,其中齐 健隆、戴廉增两家发展规模最大,技术最为上乘。 较大的作坊,一家能有50个画案,200多名工人, 每年印制年画100万张以上。这样,逐步确立起杨 柳青的华北年画生产中心和集散地的地位。第二次 鸦片战争之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到清末民 初,年画铺逐渐减少,但此时杨柳青年画的规模仍 然可观,“杨柳青以南各乡以绘画为业者不下六千 余人。画业经营规模最大者,资金多至十七八万 元,炒米店、古佛寺、赵庄各村裱画人有四百余名(家庭从事裱画者除外)。”随着石印年画、胶印年 画的兴起,手工生产的杨柳青年画无法与之竞争, 加上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使得杨柳青年画更加衰 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抢走了许多画版,杨柳青的画铺和作坊全部歇业。 临清位于运河、会通河和章渭河的交口处,这里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咽喉,元代会通河开通后,临 清迅速崛起,明朝政府在临清扩建粮仓后,进一步 促进了临清地位的提升,临清钞关逐渐发展成为古 代中国八大钞关之首。至清乾隆朝四十一年 (1776 年),临清升格为直隶州,成为北运河的经济中心。 临清受运河之惠,商业非常繁荣,“北起塔湾,南 至头闸,绵延数十里,市肆栉比”,直至今日,临 清街头仍然保存着诸如“竹竿巷”、“锅市街”等以 行业命名的街道称谓,足见当时商业之繁盛,世人 称“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清砖的烧制始于汉 代,但数量和规模较小,至明代,临清砖的烧制技 术已经较为成熟,明朱棣定都北京后,作为贡砖开 始大规模烧制,万历年间在临清设立营缮分司, “岁征城砖百万”。至清代末期停烧,历时500余年, 烧制时间之长、数量之多、质量之优,为其他砖石 所不及。临清贡砖成名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得益于 黄河水质和冲积平原的淤积泥土。临清贡砖所用泥 土被称为“莲花土”,粘度适合,细腻无杂质。二 是承运河交通之便利,运输成本较低。在缺乏现代 交通工具的古代,水路运输是既经济又便利的运输 方式,临清砖窑多依傍运河而建,据 《临清州志》 记载,仅临清城区30公里左右的运河两岸,最多时 就分布着砖窑数百家。三是加工技艺高超。为了保 证贡砖质量,明清两代的临清官窑都有一套非常严 格的生产规程,从备料、用料、制坯、烧制等工 艺,到大小、重量均有严苛控制,且每块砖都印有 窑主名字等识别信息,而且自临清运送至北京,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