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之一:志于道.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人之道之一:志于道

为人之道之一:志于道 2008.6 “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十七大报告) 《论语》思想的核心:做人。建设精神家园首先要读《论语》 。 “读《论语》,学做人。” 一,为人之道 [1] 人生理想。在中国古代是讲立志。 [2] 仁与礼。孔子对君子的要求。 [3] 修养。 (一) 志于道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追求为人大道。不局限于职业、事业;不局限于成才成名;也不局限于物质生活享受。先做人,后做事;先做好人,后做贵人、名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人生有责任,有使命;弘扬仁道,死而后已。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两个方面:修己; 安百姓。 两个基本问题: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关系;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修己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或者说物质生命或精神生命的关系 人的生活有两个方面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的基础是生物的本能,这方面人与动物没有区别,而精神生活是只有人才有的。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而成为人,就在精神生活方面。 要把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义以为上” 。 安百姓 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时刻不能脱离群体。 仁,从人,从二。相人偶。 把个人放在群体之中。 修己以安百姓,提出和回答了两个问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问题。 在这两个问题上主导的价值观念,一个是要把精神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义以为上;一个是个人要与群体统一起来,把自己放在群体中间。 合起来就是修己以安百姓。 这种价值观的最高要求,是孔子和孟子所提出的“成仁”、“取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 义之价值高于生命,亦即精神生命价值高于物质生命。 王夫之:  将贵其生,生非不可贵也;将舍其生,生非不可舍也。……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尚书引义·大诰》) 生指物质生命,义指精神生命。物质生命可贵,因有有生命之体方能行道行义;物质生命的意义乃道义赋予。所以生死抉择,唯义所在。 为历代士人继承发展,是历代志士仁人最高的人格追求,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以天下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是只讲集体,不讲个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要坚守气节,在任何条件下,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两方面的含意: 一方面是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另一方面是坚持个人人格的独立;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文天祥的最后遗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论语》中关于人生追求、关于生命意义的思想,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和高度发扬。 人们对生命的关怀和珍惜不只限于个人的物质生命,而且推及他人,超越物质,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多少教师用自己血肉之躯保护学生;多少人投入整体救灾行动,顾不上抢救自己的亲人,救出多人却失去了亲人儿女;战士面对死亡危险,义无反顾;干部、民警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坚守岗位;回家探亲的普通百姓,途中返身护送伤员;身陷灾区的母亲,为了减轻救灾负担,多救灾民,不许儿子回家。 他们超越了对个人小我物质生命的关怀,把群体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不计个人生死得失;把对物质生命的珍惜升华到对精神生命的追求;他们的行动是对《论语》关于人生追求的思想和中华民族精神 的最好的诠释。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史官冒死直书的故事 。 从春秋时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