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导论1.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导论1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在人类反思的基础上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本课主要讲述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原则核心思想及人类的对策,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痛苦之后的抉择,也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老子-《道德经》: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 为学日益---对于具体知识的学习是不断进步的。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知识越积累越多。 为道日损---越体会道,人自身的欲望越少,最终能达到复归人的本性、顺其自然的地步,即最终达到“无”的境界。 ----- 即如何处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道家重智慧轻知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换观念; 重知识; 学技能。 专题一 走向可持续发展— 人类痛苦之后的抉择 专题二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专题 三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 四 加强环境保护, 推动可持续发展 专题 六 能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七、三农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八、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九 可持续发展与人 专题十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祖上靠打猎为生; 爷爷靠卖木材为生; 爸爸靠卖菜墩为生; 儿子靠卖根雕原料为生; 孙子靠卖黄沙为生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制造经济、知识经济。 、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文明 一、工业文明的繁荣与遗患 婴儿死亡率下降 人均寿命提高 文盲、半文盲人口减少 全球粮食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 周辉春院士 工业经济创下了200年的辉煌,但在它绽放的每一缕辉煌中,却印刻着资源递减的踪迹;工业经济造就了上万种五彩缤纷的产品,但每一批产品却飘逸着矿物能源燃烧的烟云;工业经济给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质与精神享用,但在它提供的各种享用中却隐含着生态环境受损、物种灭绝的泪痕 1、蓝天白云不再有丽丽红日看不见; 2、绿树青山在消失; 3、地球遍地是垃圾; 4、物种在灭绝; 5、海洋在呻吟; 6、一江污水向东流(污云滚滚的天空、满目疮痍的陆地、随处可见的垃圾、浊浪汹涌的江水、痛苦呻吟的海洋、岌岌可危的种群。) 1962,美国,生物学家雷希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原来百鸟歌唱、春光明媚的春天,如今阴影笼罩,已听不到鸟鸣的音浪;以前清澈的河水,清澈的小河溪,游洄着鱼虾贝类,绿荫碧波的池塘里栖息着异类的水生生物,现在捕不到鱼虾,听不到动物的声音——像失去了任何生命似的寂静;曾经一度多么引人入胜的林荫道路和怡神悦目的百草鲜花,现在只见像火灾浩劫过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小鸡、牛羊成批的病倒或死亡------” 二、可持续理论的发展过程 1、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 一是体现在一些政治家和先哲的思想中;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管仲:“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孟子 :“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老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山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著名思想家荀子: 二是体现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政策和法律条款中。 如秦朝《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毋------毒鱼鳖,置陷罔,到七月而纵之”。 2、西方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稀却的观点 马尔萨斯 “资源绝对稀却论”: 人口增长在数量上可以是无限的 人类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有限的 从静态看二者矛盾不突出,而从动态看二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