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第十一章 古代的文体
古代的文體 駢體文 (一)緣起及命名之由 (1)魏晉時萌芽/南北朝時盛行/直到中唐古文運動時才開始被古文代替/所以唐代稱之為“時文”。 (2)通篇多用四言或六言/所以從晚唐開始也叫四六或四六文。 (3)通篇多用對仗(也叫駢偶)/所以從清代起叫駢體文。 (二)特點 (1)駢偶(對仗) (2)四六。 (3)平仄。 (4)藻飾——追求辭藻華麗。 (5)用典——使用前人的言語或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使文章典雅,含蓄。 (二)駢體文特點 之(1)駢偶(對仗) ①從詞類的角度看: 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 謂詞對謂詞/體詞對體詞。 ②從句法結構的角度看: 謂詞性結構對謂詞性結構; 體詞性結構對體詞性結構。 (二)駢體文特點 之(1)駢偶(對仗) ③從事類的角度看: 對仗工整。 天文對天文:夕景欲沈,曉霧將合 地理對地理: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人事對人事:望長安于日下,指吳會於雲間。 顏色對顏色:左右青靄,表裏紫霄。 數目對數目:四美具,二難并。 (二)駢體文特點 之(2)四六 A.四四|四四: 滔滔何窮,漫漫安竭! B/六六|六六: ①二—四—六|二—四—六: 東顧 五州 之隔, 西眺 九派 之分 ②三—三|三—三 窺地門 之絕景, 望天際 之孤雲 (二)駢體文特點 之(2)四六 C.四四四四—四四四四 層台聳翠,上出重霄; 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D.四六四六—四六四六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 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E.六四六四—六四六四 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二)駢體文特點 之(3)平仄 唐代以後,駢體文講究平仄。 ①平仄古今不完全相同。 ②可以根據現代普通話讀音,結合漢字語音演變規律,標注古詩文平仄。 (二)駢體文特點 之(3)平仄 ①平仄古今不完全相同 現代漢語普通話讀仄聲(調)的字,在中古基本也是仄聲(調)。 現代漢語普通話讀平聲(調)的字,在中古大部分是平聲(調),一小部分是仄聲(調)字(源於部分入聲字)。 因此,從普通話的平聲中推導中古音的平聲,需要排除那些來自入聲的字。 (二)駢體文特點 之(3)平仄 普通話中是平聲而在中古是入聲的字,大部分可按照以下原則判別: ①韻尾為-n或-ng的,肯定不是入聲字。 ②聲母是b/d/g/j/z/zh,且聲調為陽平的字。如: 拔/薄/雹/別/蹩/伯; 答/達/得/德/笛/蝶/讀/毒/獨/奪/鐸; 格/革/國; 夾/吉/集/即/籍/及/急/截/劫/傑/捷/揭/節/結/局/橘/決/絕/覺/倔; 雜/鑿/則/責/擇/賊/族/足; 閘/折/哲/轍/直/職/執/軸/逐/燭/竹 (二)駢體文特點 之(3)平仄 ③韻母為üe的字,除了“瘸、靴”外,基本上都是入聲字。如:約、穴、缺。 ④音節為zhuo,chuo,shuo,ruo (聲母為捲舌聲母,韻母為uo)的字。如:捉、桌、戳、說。 ⑤音節為bie,pie,mie die,tie,nie,lie的字,如: 憋、蹩、瞥、跌、貼、帖。 ⑥fa,za,ca,sa(聲母為輕唇音或舌尖前音,韻母為a)的字。如: 罰、伐、乏、發、擦、卅。 如李白《朝發白帝城》,題目用“發”,第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卻用“辭”。“發”為入聲,“辭”為平聲,用“辭”符合第二、四、六字平仄交替出現的要求。 (二)駢體文特點 之(3)平仄 ⑦通常,已知某個字為入聲字,則以它為聲旁的字為入聲字;反過來亦如此。如: 已知“責”為入聲字,則“績、蹟”為入聲字。 已知“白”為入聲字,則“拍、泊”為入聲字。 已知“職”“拙”“答”為入聲字,則“識、織、積”“出”“合、盒、拾(十)”為入聲字。 ⑧聯繫本地方言。入聲字消失的方言地區,原為入聲字的字,讀音有時有規律。如: 普通話讀55調值的字,如果煙臺方言中讀成214調值,則這樣的字往往是入聲字。如“一、七、八、桌、黑、濕、叔、滴、吃、喝、說、割、刮”。 (二)駢體文特點 之(3)平仄 ⑨記住一些常見的字,如“揖、屋、哭、忽、鵠、斛、督、俗、禿、撲、鋪、伏、服、福、弗、佛、曲、屈、軀、趨、戌、激/檄、擊、屐、戚、漆、積、息、析、悉、夕、昔、膝、習、席、錫、襲、失、石、食、蝕、實、隻、汁、插、黑、合、喝、劈、逼、殺、舌、拆、沒”等。 ⑩多背誦押入聲韻的唐宋詩詞。 柳宗元《江雪》“絕”“滅”“雪”押的就是入聲韻。 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押入聲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通篇押入聲韻。 (二)駢體文特點 之(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