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pdfVIP

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

·89· 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 黄亦君①李晓兰②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内容提要: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其原因有:政治利益的冲突;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儒教、佛教的信仰冲突;传 教士与中国官僚阶级、平民、会党等阶层的利益冲突。 关键词: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8)01—89—5 外来宗教传人我国始于西汉时期的佛教,到唐朝时又有景教等的传人。随着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一 大批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到中国,例如:利玛窦、熊三拔、南怀仁、汤若望等。不能否认这一批人开始来到中国 主要是以基督教的名义,而以传播福音,宣扬神的旨意,睦邻友好为目的,为中国民间乃至朝廷都干了不少好 《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传教士与政治挂钩紧密起来,“别订保护之约,从此教案日多, 1906年的南昌教案。教案的频繁发生,激起多重社会矛盾,个中缘由引发多方思考。鉴于此,笔者不揣浅 陋,以《东方杂志》为据,从外来宗教与我国本土的儒教、佛教及传教士与我国官僚阶级、士绅、平民和会党的 冲突等方面,对清末教案频繁发生的原因浅作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外来宗教与本土儒教、佛教的信仰冲突 儒教其实不能算“教”,只是儒学的别称,“虽名为中国之国教,然中国人并不笃信其教”。L2儿蹦1初创于春 秋时期的孔子,后历经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朱熹将之发扬光大。而佛教是西汉末年从印度传人中国的,到 隋唐而极盛。儒教与佛教主要的不同点是佛教宣扬“与人为善、众生平等”,注重因果报应,其目的是“普渡 众生”,宣扬脱离苦海,在众生的彼岸有一个极乐世界。因此佛教具有平民性,大众化,相对于中国劳苦大众 来说,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受其影响。另外佛教进入中国两千余年来,已经融入了中国社会,并世俗化,本 土化了,“人中国以来,几二千年,朝野上下,信用过于儒教。”口儿掰1因此可以这样说到清末时,佛教已经不再 是作为外来宗教存在,而是融入了大量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成了中国的本土宗教,成为世俗大众的精神寄 托。如果说佛教的信徒主要集中于平民百姓,那么儒教就主要集中于中上层的士绅阶层了。因为相对于儒 教来说,佛教更大众化,在名山大川,在街头巷尾,寺庙林立,劳苦大众只要一柱香,一份虔诚的心,就可以向 佛祖倾诉自己的悲苦和对社会、人生的寄托,从而将自己的理想和快乐寄于香灯烟火之前。而儒教以“礼” 和“仁”为核心,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注重封建伦理道德秩序,是维护封建等级 制度的思想工具,尤其受统治阶级中士绅阶层的推崇。由于其近两千年的政治统治思想地位的发展,其核心 ①作者简介:黄亦君,男,湖南郴州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②作者简介:李晓兰,女,湖南郴州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万方数据 ·9()· 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l期 内容已经成为中国民众不可抛弃的思想养料,其“三纲五常”的原则已经渗入到中国人的精神骨髓,“臣纲、 妇纲、子纲”要求你遵守现有的信条.不得违背封建伦理纲常,而这些很容易被传统知识分子所利用,这也正 是儒教上层性质的根本所在。 西方基督教的切人无疑破坏了这种宁静、和谐的场面。基督教是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西方社会文化习俗以及近代资本主义的内容,其间更是搀杂了血淋淋的资本扩张理论, 与中国儒教、佛教的传统存在着时间和空问上的差异性,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碰撞是教案产生的根本原因。 其表现有:首先是破坏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论保教适所以仇教》中指出,“基督教与儒教不相同之点有 一,基督教不拜祖宗而儒教拜祖宗。基督教与佛教不相同之点有四……而佛教魔佛众生各无自相”。¨儿瞄J 如果说儒教是中国的国教,这话并不为过。儒教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儒家思想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的统治思 想,在华夏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而佛教就基本上是平民宗教了,在下流社会中拥有 广泛的群众基础。基督教则在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里开始享有特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