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徘徊在庄子和尼采之间.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鼓应:徘徊在庄子和尼采之间

陈鼓应:徘徊在庄子和尼采之间 陈鼓应:徘徊在庄子和尼采之间 2007年05月22日 晶报 相信不少听过著名学者陈鼓应在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演的听众都会对这位老先生印象深刻,老先生讲起老庄时旁征博引,自在风趣,只在很少的时候,他又会突然引用几句尼采的话,言辞尖刻,激情澎湃。 陈鼓应说,他既是学者,又是知识分子,这两种身份冲突之处让他代价惨重。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演的陈鼓应更多地显示了他的学问,他的学者一面。而他的知识分子风骨,他的人生传奇,则是今天《人文周刊》要告诉读者的。 学尼采的火气大 到深圳当天,陈鼓应去见另一位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嘉宾、健康保健专家陈玉琴,望诊技术高超的陈医生说:“老先生,你火气挺大。”陈鼓应则说:“学尼采的,火气都比较大。” 陈鼓应曾经说过,如果他没有走进尼采的世界,他的一生肯定有不同的路向。1949年??少年陈鼓应随家人从福建来到台湾。陈鼓应后来考入台大哲学系,当时哲学系在著名学者殷海光、方东美主导下,课程以西方哲学为主,而年轻的陈鼓应在接受严格的西方哲学训练的同时,却感到深深的困惑和迷茫。西方哲学体系确实庞大,思维逻辑也的确严密,但陈鼓应却找不到“我”,找不到自己,感觉哲学“无法切入自我的生命”。 直到读到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陈鼓应被宣称“上帝已死”的尼采吸引住了,尼采的反权威、反独断对于正处于矛盾中的陈鼓应犹如一剂清醒的良药。在那几年当中,他日夜沉浸在查拉图斯特拉的思想当中。由此,他也喜欢上了存在主义。 不久后,陈鼓应偶然发现了庄子的一句话:尚无生者,乃所以尚无死也。他觉得很有存在主义的味道,就很喜欢这句话,于是就找庄子的书来看,一看不可收拾,又进入了庄周的世界。 三次被大学解聘 深圳的讲堂上,有位年轻人向陈鼓应诉说自己的苦恼:来到深圳后发现自己物质条件很差,现在每天追逐物质而放弃精神。 陈鼓应说,40年前,他被大学解聘,措手不及,家庭困顿,害了胃溃疡还要四处兼课谋生。熬了一年后,老友介绍他参加古籍整理计划,不仅一次性预支给他稿费解决了经济之困,同时让他完成了《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两本书,真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陈鼓应由于针砭时弊被台湾的三所大学先后解聘,他经常戏称自己“三起三落”。陈鼓应曾经说,自己既喜欢尼采,又喜欢庄子,两种奇妙而迥异的思想在他身上同时存在,而两种相冲突的心境又常在他身上交替出现。看到世事不平,陈鼓应身上的尼采之冲创意志会激发他的知识分子风骨,痛击世俗,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在地的时候,庄子的恬淡高远又会成为他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 上个世纪70年代,蒋经国曾经单独会见过陈鼓应,陈鼓应说当时他年少气盛,为心中理想主义楷模嵇康所激荡,胸中攒着殷海光的师承,一开口就言辞激烈,直陈时弊,那次会面长达两个小时,陈鼓应侃侃而谈,蒋经国一直安静地听着,只是最后15分钟才说了些话。 学术领域无限宽广 1984年,陈鼓应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祖国大陆,到北京大学任教。从来没有在北方生活过的陈鼓应却没有任何不适感,他说北大校园之美让他赞叹,不过北京古城墙的破坏又让他痛心不已。 1985年的某一天,陈鼓应接到通知,邓小平要接见他,听听他的意见。在人民大会堂,陈鼓应见到了邓小平,陈鼓应仍然保持着直言的风格,他重点说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学者的待遇。陈鼓应说小平显得很自在,很注意听意见。 1997年春,陈鼓应惜别北大,回到台湾大学。陈鼓应现在已经不再写政论文章了,他说现实是逼仄的,而学术领域却是无限宽广。他写作了10多年的巨著《道家主干说》一书只剩下《宋代理学的道家观念丛》尚未完成,他说自己一直坚持的“文化儒家,哲学道家”的见解会引起争议,但他说,中国的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非孔子,老子关于宇宙本源、本体论的构建,在孔子身上看不到。 回到台大的陈鼓应经常骑着单车到教室上课,他仍感觉自己有青春的心灵,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缺乏“五四”时期青年人的气息,有时候他看到有些同学到二楼上课都坐电梯,禁不住讽刺一番:“同学,二楼都坐电梯?” 美国孙子背《道德经》 陈鼓应说10多年前他曾经害过一场大病,现在“撑着棺材”不愿下去,时间不多了,自己的境界还达不到像庄子般轻生死。他还是很怕死,因为还有很多文章没有写完。 不过陈鼓应也说,身体里藏着“尼采”,有时候他突然会跑出来。现在陈鼓应经常不自觉地会批评美国。他说虽然他很喜欢纽约的那座双子塔,每次去都要上去看看纽约的市容,但“911”以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外交,完全以自我中心,这是庄子最反对的。 陈鼓应坦言自己年轻的时候很西化,曾经一度认为美国是一块“圣地”,他说当时的台湾人的世界地图只有两个坐标,一个是台北,一个是华盛顿。1972年,陈鼓应到美国探望妹妹,他第一次来到美国。在旅美的一段时间,陈鼓应对现实的美国很失望,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