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第三章鲁迅.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鲁迅 . 第一节 鲁迅文学道路 . . (19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周树人是南京求学时的学名,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署名鲁迅。 鲁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少时正值“家道中落”,过早体验了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1898年,带着“走异路,逃异地”的决绝,远赴南京求学,进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在南京,鲁迅开始接触维新变法思想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 江南水乡绍兴 鲁迅出生的房子 .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大致来说,日本时期,1906年之前,鲁迅的著述活动主要集中于科学方面,除了译述爱国主义小说《斯巴达之魂》,还翻译了几篇科幻小说 幻灯片事件后,决定弃医从文。 开展文学计划,首先是筹办文学杂志《新生》,但因提供经费的人中途离开而落空,二是在《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系列文言论文;三是与周作人一起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 幻灯片事件 鲁迅留学日本的断发照 . 1909年,鲁迅提前结束留日回国,赴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初级化学和优级生理学教员,不久回绍兴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受蔡元培之邀,1912年2月赴南京任教育部担任部员,5月又随教育部北上北京就职,任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员。 在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下,1912年至1918年会馆孤寂的六年间,大多以“钞古碑”、校古书打发时间 辛亥革命后的鲁迅 . 至1923年,成小说15篇,后集为《呐喊》,并完成了后集成《热风》里的大部分杂感,翻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现代小说译丛》和《工人绥惠略夫》; 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编为《中国小说史略》出版。 北京鲁迅故居 .  1920年《新青年》团体解散,鲁迅虽不是《新青年》的编辑,但对他的打击很大, 1923年,鲁迅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其后,开始了《彷徨》和《野草》的创作。 1923年,发生了对于鲁迅人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两件事。 7月,周氏兄弟突然失和 同月,鲁迅受聘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因为涉及女师大事件及许广平的爱情,拉开了此后新的人生大幕。 1927年鲁迅在厦门 . 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列入通缉的黑名单,不得不躲避起来。 1926年8月,鲁迅接受了新成立的厦门大学的聘书,为了开辟新的生活,他和许广平一道南下,鲁迅赴厦大任教,许广平回家乡广东。 1927年1月,接受邀请,前往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兼教务主任。7月15日,广州爆发抓捕暗杀共产党人的清党事件,许多学生失踪,鲁迅力主营救,遭到校方拒绝,便辞去教职。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 .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来到上海,开始人生最后一个阶段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之一 此外还积极参加其它进步的社会活动,先后加入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反帝反战同盟。 1933年鲁迅合家照 . 杂文是鲁迅晚年的主要创作,晚年的杂文记录了鲁迅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在三十年代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他不断变换笔名和杂志进行写作,杂文手法更加炉火纯青。 晚年鲁迅还坚持完成了《故事新编》里的五篇小说,作为鲁迅第三个小说集,它贯穿了鲁迅一生的创作,显露了他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新力,记录了晚年鲁迅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1936年大病初愈的鲁迅 . 1936年,鲁迅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春季的一场大病后,写下名文《死》和《女吊》,并谢绝赴国外疗养, 10月,病情复发 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逝世。 鲁迅葬礼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 . 《呐喊》写于1918年至1922年,大约相当于五四高潮时期,《呐喊》收1918-1922年所写小说14篇(1923年初版时15篇,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最后一篇《不周山》)。写于五四高潮时期的《呐喊》,意在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以文学来启蒙;“呐喊”之名 ,是1922年12月编定小说集时所定。 . 《狂人日记》 发表于1918年《新青年》五卷四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小说的主体部分是一个“迫害狂”病人的13 册日记,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示了“狂人”的内心世界;“日记”前则是两百多字的文言小“识”,叙说“日记”的由来与发表的目的。 在小说主题方面,后来的读者虽然拥有来自作者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注解,还是不甚了了 . 《狂人日记》在内在结构上是象征小说 《狂人日记》内蕴的深度意义指向——十年沉思中洞察的历史、文化“吃人”的本质 在小说的象征格式中,“狂人”,不是形象,而是象征的手段和策略,其荒诞和实在的双重性,使它成为两个世界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