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丘罗罗腔
灵丘罗罗腔
罗罗腔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地方剧种,它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灵丘县及其周边的浑源县、应县、繁峙县等部分地区。
罗罗腔因其唱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行进十分流畅,故颇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1、罗罗腔的源流
清代初叶,是我国戏曲声腔复杂多变、各种地方戏纷纷兴起的年代。
罗罗腔在清代初叶即已形成。
据灵丘县罗罗腔剧团的老艺人们说,罗罗腔原是“一人前台演唱,众人后台帮和,和以罗罗哟哟之声”,所以叫罗罗腔。后来逐渐发展,去掉众人后台帮唱,仅以乐器伴和尾腔和过门。
另外,罗罗腔的“背宫音”唱法,即在一段唱词的尾句,用一种高出本调八度的假噪来耍腔,也是该剧种的一大特色。
2、罗罗腔的发展状况
清代中叶,特别是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罗罗腔有很大的发展,这时官方、民间,南北剧坛都有罗罗腔的声音。罗罗腔更加通俗化、民间化。
清末,罗罗腔渐呈衰势,其主要原因是:罗罗腔与众多的新兴地方剧种在艺术竞争中,自己没有强硬的班社,也未曾涌现出有名望的演员,其唱腔中的优秀部分被京剧、梆子戏、柳子戏等诸多地方剧种所吸收、融化,而自己却没有从姊妹剧中吸纳更多的东西,在艺术的求新求变中过分趋于保守,因而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从城镇退到村寨,从平川退向山区。到19世纪60年代,罗罗腔的流布范围只剩下河北省唐县、阜平县和山西省的灵丘县、浑源县、应县、繁峙县等一小片天地了。
民国年间,所剩无几的罗罗腔流布地区是梆子戏的天下,罗罗腔的演出活动更是举步维艰,罗罗腔除在庙戏、愿戏中有习惯性演出外,其他演出就比较少了,而罗罗腔艺人们为了糊口,常与“丝弦”、“老调”、“弦子腔”等北方弦索系统的剧种合台演出,逐渐地融到了其他剧种中去。艺人的大量流失,也是罗罗腔难振昔日雄风的原因之一。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罗罗腔流布地区战火纷飞,罗罗腔遂绝迹于舞台近二十多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执行“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灵丘县地方政府,对罗罗腔这一古老剧种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和恢复工作。
1959年,灵丘县招收了罗罗腔学员四十多人。1960年,正式成立了专业性罗罗腔演出团体——灵丘县罗罗腔剧团、并抽调戏曲工作者多人,对罗罗腔的传统唱腔和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精排了《小二姐做梦》、《打鸟》、《审土地》、《描金柜》等大小不同的几个较优秀的传统剧目。鉴于罗罗腔的唱腔音乐明快、活泼,说唱性强,适于表现生活小戏和现代剧目,因此,剧团从1963年开始,陆续排演了《夺印》、《赤叶河》、《塞上新图》、《两块六》、《小二黑结婚》等多部现代戏,多次参加了山西省戏剧调演,较好地保留了这一古老剧种。
现今,大同市灵丘县的罗罗腔剧团是全国仅存的一个罗罗腔专业剧团,可算是“天下独一团”了。
3、罗罗腔现存唱腔
罗罗腔的唱腔原是很丰富的,相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哈哈,后多数失传,现在保留下来的唱腔有[数词]、[流水]、[山坡羊]、[圪脑儿]、[凤绞龙]、[干板]、[跺板]、[甩板]、[散板]、[起腔]、[哭腔]、[糜子]、[娃子]、[彩腔]、[跪柱香]等。
罗罗腔的演唱属联曲体的形式,这种联曲体并不是元明的南北曲,而是各种俚曲小调的联络运用。它虽然有[干板]、[甩板]、[流水]、[起腔]、[跺腔]等,但它们调式不同,相互之间很少自然联系,因此,结构不成板腔体系,只能说它的个别唱腔是以不完备的板腔体形式出现的。
4、罗罗腔的乐队建制
罗罗腔的乐队分文场、武场。文场使用乐器有:板胡、曲笛、海笛、三弦、笙、唢呐等,其主奏乐器是板胡。板胡的外弦通常用老弦,里弦用皮弦,演奏时,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均戴金属筒状手帽,伴奏数词系统的曲调时用6—3弦(A调);伴奏娃子系统的曲调时用3—7弦(D调);武场使用乐器有:板鼓、手板、战鼓、堂鼓、中虎锣、钹、手锣、小镲等,锣鼓点无特别之处,大致与京剧和晋剧的锣鼓点相同。罗罗腔乐队不托腔伴奏,只在乐句每个分句的尾音处加入伴奏,过门后即停,反复如此。
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罗罗腔的乐队建制也有所扩大,如今,罗罗腔乐队中增加了琵琶、扬琴、二胡、大提琴、小提琴等乐器,这样就增强了音乐伴奏的效果。
5、罗罗腔的艺术特色
罗罗腔是一个地方剧种,受其流布地区的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它的艺术特色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
在其经常上演的剧目中,台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细微处透射着雁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气息。
在表演上,罗罗腔艺人大胆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中的“走花梆子”、“踩畦子”等,使其成为罗罗腔特有的旦角表演程式,从而,使其表演更加载歌载舞化,生活气息也更加浓郁。
在唱腔上,因为乐队不托腔伴奏,这就使演员在演唱时有了较大的自由,唱词处理根据剧情的需要和当时的演出气氛,以及演员自身的条件,能唱能说,节奏掌握可快可慢,音量控制随大随小,演员演唱时,行腔吐字显得格外清楚,从整体效果来看,颇有说唱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