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与郭店竹简_
下载之前请注意: 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 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学”与郭店竹简 摘要:在郭店竹简中,“学”(与“教”)有多种写法,现在大多数竹简思想研究者对此未进行过严格的区分。文章从“学”字的文字考据出发,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等先于或同期于郭店竹简的“学”字的演变及不同的组合分析,并结合历代学者如汉代的许慎、宋代的朱熹、明代的方以智等对“学”的不同理解,来获得对于“学”在先秦思想中的真相的认识,并对先秦儒道关系做一新的思考。 关键词:学;教;郭店竹简 ? 一 “学”字的含义及变迁 ? 1.甲骨文之“学” 《孟子·滕文公上》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在夏、殷、周三代,学的概念一开始主要还是指教学的场所。 夏、商、周之学:在夏代出现了学校的雏形,夏代学校的一个名称是“校”,《说文》解释:“从木,交声”,《孟子·滕文公上》:“校者,教也” 。 《孟子·滕文公上》曰:“序者,射也”,据推测军事教育是夏序的重要教育内容。尊神和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是商代文化的主要特点。殷人的甲骨卜辞具体反映了这一点。殷人几乎是无事不占,无事不卜。殷代的宗教人士—巫,是当时的主要文化人士,他们不仅会婆娑及降神,而且精通天文、历法、医药、政治、哲学、艺术,因而殷代的教师多是由巫师承担。 卜和筮在周代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周礼·筮人》“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卜筮是贵族子弟的基础课、必修课,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周代之学为“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意思是说教育的机构设于官府之中。从国学来看,学校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祭祀等场所。《礼记·王制》篇称“天子将出征… …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爻辞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仅是个人智慧的象征,而且是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P1-49)[2](P54-142) 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了学字。学字的写法很多: (甲骨文一期)[3](P78), , , , , 。这个字有三个组成部分: (或 ), , ,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被省去。同时,商代词义单位的划分,比后代要粗疏一些,表达的意义要笼统一些,所以今天看来是相反的意义,在当时却可以只用一个词来表示。如接受的受和授予的授,商代都用受来表示,也就是说,商代的受表示受、授两方面的意义,学表示教的意义与此相同。这就是当时的词义观念, “学”也同时表示学和教的双重含义。[4](P367-368) “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具体解释如下: (1) (或 ):从商周社会中学的意义来看,爻辞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之重要的地位,学的主要内容一开始应集中于卜辞之学,并且商代的学和爻通用。 (2) :为房屋之外形。 字为宅之初文,卜辞使用其基本义。 (3) (双手),甲骨文中手为 ,其变体为爪, 字上面为双手捧爻,意指学习卜辞。 (4) (教):右边为 ,为手持石斧操作之形,乃斧之本字。后来用作父母之父,似有斧者为男性引申而来。卜辞的父一般是对父辈的通称。[4](P42) ??? 也有人把它理解为手持鞭朴之像。《尚书·舜典》“朴作教刑”,朴就是棍棒,相当于后世先生的戒尺教鞭,学生如果不听话便按翻在凳子上的一顿屁股。[5](P98) 教,从 ,有谓教与朴同,引《唐韵》:朴与 同,小击也,打也。《传》:朴,椟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6](P877-879) 将 理解为父,则说明了教学之人,理解为朴,则说明了教学用的工具,总之,教与学比较起来,教更强调了被动为学的一面。 (5) (子),小孩之形。甲骨文用作动词,即后代之“字”,为抚养,养育之意。 2.先秦之“学” 金文中出现了带有“子”的学,如 , , , , , , [7](P224-225)[8](P211-P212),这里的学,已不再仅仅是指教育的场所,而更强调一种启蒙之学,自己学,更具有动词意义。 , , 中因为有 在,应为被动之学,有教的含义在里面。教字的写法,如 , [7](P224)。结合字的每个字根的含义,从字形可以看出 ,侧重于卜辞和教育,而 则含有有教学的对象“子”在里面(或理解为抚养,养育之“字”)。 明末的方以智在《通雅》对“学”的考据为:“學、敎、覺俱从爻,學字本于孝声,生于覺孝”。“古孝从爻从子作 ;謂子效父也,效孝通矣,古 ;即通为學以人子而交古,今孝天地也,加冂冋之也”。“学也者,觉悟、交通、诵习、躬效而兼言之者也,心外无物,物外无心,道以法用,法以道用,全用全体,吾人本具者也。悟从吾心”[9](P857-62)。但是,“孝“在战国已经和 在写法上有了明显的不同,如在郭店竹简中: (孝), (孝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