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改制--企业改制操作与诉讼实务.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成功改制--企业改制操作与诉讼实务

成功改制 成功改制 成成功功改改制制 -企业改制操作与诉讼实务 1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的改革 一、 历史的现象——国有企业 国有(国营)企业,自古有之。 公元前二十世纪,夏朝,《夏小正》——世界现存最早的记载物候变化的著作——中记载:“三月,妾 子始蚕,执养宫事。”描述了阳春三月女奴和她们的孩子到“公家”那里去养蚕的盛事,这是世界上有 关国有企业的最早记载。之后的我国历代,以国家为唯一出资人的国有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发展 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宋朝的官窑、明朝的江南织造局等,清朝后期洋务运动中兴起的各类官办企业, 其数量、规模、影响力均为我国古代“国企”之最。这些企业主要经营三类产业:一是生产专供皇室享 用的瓷器、丝织品等,二是生产只有国家才能经营的货币、军火等特殊产品,三是垄断经营可以攫取 巨额利润的国民财富的产业,如食盐、铁器的生产与销售等。 历史上的国有企业总是以国家机器组成部分的面目而出现,国家是唯一的出资人,企业的管理方式与 官僚行政方式一脉相承,经营上,其生产的产品的特点更决定了它只能接受上级指令而生产,缺乏现 代企业作为法人所具有的独立性。因而在本质上更象是工厂,自古便具有“计划经济”下企业的运作特 性。 在国外,即使是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也都存在着不同数量的 国有企业,而且,这些国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营不善等问题,也是在不 断“改制”之中发展着。在鼓吹“自由竟争资本主义”的美国,其国有企业的发展至今有100 多年的历史, 发生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曾促使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甚至创建了一批包括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 业,只是在后来的改革进程中才又采纳了引进私营机制、放松市场管制的政策;在国家对经济干预比 2 较多的日本,其国有企业在战后重建、解决就业、缓和经济危机方面作用巨大,但在七十年代中期以 后也出现了运转不灵、亏损严重等问题,国家不得不通过实施“渐进式民营”来解决。 国有企业的存在及其改革、发展是一个历史的现象,历史地、变化地看待古今中外国有企业的发展历 程,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今天我们所从事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 二、努力摆脱困境的中国国有企业 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下,新中国政府采取多种途径创建、合 资、合营了数目庞大的国营企业队伍,国有经济覆盖了几乎全部经济领域,经济比重占到了国民生产 总值的绝对多数。建国后三十年的发展,国有企业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其功绩不可抹煞。但是,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日渐积累起来的大量问题,特别是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地迟滞着国有企 业的发展步伐,甚至影响了人们对它的价值评判,而日见沉重的包袱——冗员过多、企业办社会职能 过重、赋税繁杂、债务缠身、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皆使之举步维艰,生之不易、死之不可。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生产的微观主体。1978 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国有企业的改革 首先拉开序幕。 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9 年5 月--1984 年中期)——放权让利阶段 国有企业在改革之初,仅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为目标。作为我国国有企 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早期探索,国家选择的重心就是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国家赋予了企业以下 “自主权”:给企业确定增产增收目标,允许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前提下提取少量的利润留成,可以 作为职工的奖金。1979 年5 月,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在全国选择了8 家企业作为扩大企业 经营自主权的试点,受到了热烈拥护。许多部门和地方仿照试点办法自行扩大试点。次年,4200 多 家试点企业的产值、利润均有大幅度增长。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管理体制并不能真正适应企业 扩权的要求,除了利润留成这一刚性指标外,其他扩权措施落实很难。加之其他原因,放权让利不仅 没有搞活国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宏观经济,这一问题在八三、八四年间尤为明显。国企改制 进程受到了很大打击。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