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下语文总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期语文总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阅读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藤野先生》 鲁迅 (散文)
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第1~2段赏析)
1.作者为什么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2.“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赏析
答:“这名目”是指日暮里。“日暮”这个词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它往往与悲伤、愁苦的情感联在一起。鲁迅去日本,只身处异邦,景物不同,风俗各异,特别是远离亲人,实有“去国杯乡”之感,因而见“日暮里”三字便勾起了思乡之情。
3.句子赏析
(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答: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这些人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满清王朝的政治倾向,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丑陋、腐朽糜烂的精神状态。
(2)实在标致极了。
答:“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了,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用“实在”修饰“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群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的鄙夷和反感。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如果改为“实在丑极了”,就显得太直露,失去了嘲讽意味。
(3)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答: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这些人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满清王朝的政治倾向,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丑陋、腐朽糜烂的精神状态。
(4)“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说明作者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他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看到自己同胞不觉醒时地痛苦心情。
(第4~5段赏析)
1.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为什么他却认为仅仅是“物以稀为贵”?
答:这里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作者写在仙台的艰苦环境有什么用意?
答:与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立志求学报国的决心。
3.作者去仙台途中,为什么去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日暮里是因为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水户是因为明的遗民朱舜水住过的地方,也是说国家衰亡。
(第6~24段赏析)
1.“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并不比中国早”暗示什么?
答:日本的医学研究并不比中国早,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要到日本来学习医术,实属无奈之举。
2.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
答: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举止、声调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糊。
3.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答: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4.作者着力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答:(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