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碧云寺水泉院湖石掇山技法初探.docxVIP

北京碧云寺水泉院湖石掇山技法初探.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碧云寺水泉院湖石掇山技法初探

北京碧云寺水泉院湖石掇山技法初探孙婧张勃水泉院地处北京西山风景 北京碧云寺水泉院湖石掇山技法初探 孙 婧 张 勃 水泉院地处北京西山风景区,位于香山碧云寺北轴 线最深处(图 1),此院落以泉取胜 , 院内天然流泉。据《长 安客话》载:“水自寺后石岩出,喷薄入小渠,人以卓 锡名之”。当时有碧云寺以泉取胜的说法。“卓锡”之 名自元代起便有,明代时声名更著。清乾隆十三年(1748 年)扩建碧云寺,建涵碧斋、含青斋,与同期修整的水 泉院共同组成清代皇家行宫御苑(彩插图 1)。 现今水泉院已不完全是最初模样(彩插图 2)。乾 隆十三年的修缮,使部分建筑与明时的位置不尽相同。 《日下旧闻考》记载了碧云寺扩建前后建筑的存废情况: “瘿柳左之堂及啸云亭今俱无考,洞屋今存”,同时也 记叙了新添建的建筑:“碧云寺北为涵碧斋……洗心亭, 又后为试泉悦性山房”。1900 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试 泉悦性山房即在这一阶段被毁。从一幅 1900 年八国联 军进北京后法国人在水泉院所拍的老照片能看出(图 2), 今日水泉院中部“瘿柳”处的景致与清朝末期几乎完全 一致(图 3),这为研究水泉院湖石掇山提供了有力的 断代依据。建筑虽毁,但是园内的部分掇山景观却逃过 此劫,几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山管理处多次修缮维护 水泉院。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为 1984 年,工程中添建 了六角亭(今洗心亭),复原了清净心抱厦,重修 260 平方米的甬路,复堆 300 立方米山石,同时还进行了植 图 2 水泉院中部瘿柳处 1900 年老照片(引自老北京网) 图 1 碧云寺平面及水泉院所处位置图 (底图引自《碧云寺建筑艺术》经笔者分析处理) 图 3 水泉院中部瘿柳处现状(引自老北京网) 作者 :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物配置,重现了部分清代行宫苑 ·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 物配置,重现了部分清代行宫苑囿景观。也正是因此我 们今日才得以有幸来欣赏以及研究水泉院中的掇山作 品。 掇山叠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掇山一词最早出现于计成《园冶》。已故园林大师童 先生认为:“造园要素:一为花木鱼池,二为屋宇,三 为叠石。花木鱼池,自然者也。屋宇,人为者也。…… 石虽固定而具有自然之形,虽天生而赖堆凿之巧,盖半 天然半人工之物也。吾国园林,无论大小,几莫不有石。” 童先生用高度凝练的语句概括了掇山叠石的独特性及其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性。水泉院现存掇山近千立方米, 造型多样,形态完整,在水泉院的整体造景上起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是全园的骨架。山石或散置或掇叠气贯一 体,气势如虹,手法可谓成熟。不论从造景艺术还是掇 叠技术,都可谓中国北方皇家园林掇山的典范。 碧云寺水泉院掇山用石为北太湖石,产自北京西南 郊房山大灰厂一带。此种山石与南太湖石有所不同,南 太湖石为地产于太湖区域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以 瘦、透、漏、皱为特点,大量在江南园林中运用。北方 园林掇山若用湖石则大多选用房山太湖石,属于太湖石 种类中的旱石。它没有玲珑奇巧的石体,但由于其含氧 化铁成份较多,表面呈橙黄色,质韧而具绵性,湖石多 洞孔且大小相间,石质纹理层次丰富,适宜堆叠出北方 的峰峦崖岫。水泉院用北湖石所掇的山体古朴自然,浑 厚雄奇,完全展现了北太湖石透、皱、浑之美,同时也 省去了从南方千里迢迢运送石材的车马之劳,这也是古 代造园家主张就地取材思想的体现。 古朴,纹理上涡、沟、环、洞兼具,姿态平稳中又极具 飘逸的动势,《园冶》中有“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 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眼为座……须知平衡之法,理之 无失。稍有欹侧,久则愈欹,其峰必颓,理当慎之。” 代表性地体现了孤置石峰的大体特点,也正合计成对 “峰”的记述。 1.2 亭山 洗心亭掇山是院落西南轴线上的第一组景观,六角 亭置于掇山之上(彩插图 3-2)。其山形沉稳,亭坐落 山峦当中,位置不偏不倚。掇叠所用湖石纹理统一,古 拙自然。山路设置三条,陡缓不一,供上下通行,三路 中间的一条还设计了石架拱门,充满意趣。 1.3 池山 《园冶》这样描述池山:“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 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 水泉院中共有大小池沼三座,龙王庙一处便有“洞穴潜 藏,穿岩径水(彩插图 3-3);峰峦飘渺,漏月招云” 之感,而藏花洞前的两片水池,驳岸掇石错落有致,并 有一座雕刻石板桥与一座掇石起基平整上部的石桥链接 于水上,整个景致不禁让人感叹——莫言世上无仙,斯 往世之瀛壶也。 1.4 台山 水泉院中部有弹拱台一座,台下便是湖石掇叠的台 山(彩插图 3-4)。相传弹拱台是金章宗弹棋的场所, 棋台背倚碧云寺石壁,堆叠于层层叠叠的人工掇山之上, 以山石蹬道登达。 1.5 墙山 墙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