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 的发展历程 一、文化的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文化的含义 (1)、“文”:本意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经》:“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在此基础上,产生若干引申含义: A、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 具体化为各种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B、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以及人为修 养,例如《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在以上两层含义基础上,导出美、善、德 之义,例如《礼记》“文犹美也,善也”。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辨证统一。离开了对活动方式的观察分析,会陷入唯心主义,离开了对活动成果的把握了解,就会陷入形而上学。因此,我们说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2)、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文化,按其内容分,包含思想意识、文物、制度风俗三个层次;按其面对问题分,包含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人自身关系三个方面;按其要素分,具有可离不可离性、相容不相容性。 一个文化系统,它所包含的的各文化要素,有些是不能脱离原系统而存在,例如殷周时代的分封制、贵族制等,这是它的不可分性;还有一些是可以经过改造而溶入到另一文化系统中,例如科学、宗教、艺术、风俗等,这是它的可分性。对应于此,则是文化的相容与不相蓉,所以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3)、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从时代性看,有奴隶制文化、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   从民族性看,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民族,其文化有各自的特点。   同一时代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相同的时代特点,这是文化的一般性;   同一时代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这是文化的特殊性。 (4)、文化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    文化的对象是独立于研究主体的客观存在,文化的创造是人类创造的成果之一,文化的研究离不开文物的基础,等等。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有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自在规律。 4、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是指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殷商至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三阶段,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第四阶段,魏晋南北朝:乱世中多元走向 第五阶段,隋唐五代:隆盛时代 第六阶段,北宋明初:勃兴、冲突与交融 第七阶段,明中至鸦片战争:沉没与创新 影片:中国传统文化 ——科技文化: 青铜兵器 影片: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文化: 汉代画砖 影片: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文化:伎乐音画 影片: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文化: 法自然 影片:中国传统文化 ——宗教文化: 岳林寺 影片:中国传统文化 ——丧葬文化:金面具 * * 一、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内涵 3、文化的特点 4、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2)、“化”:本意指“改变、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性质的改变”。 《易经》:“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黄帝内经》:“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3)、“文化”  A、“文”、“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天道,自然规律),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人伦,社会规律),以化成天下”。  B、西汉以后,“文”“化” 开始合成一个整词。   《文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2、文化的内涵   文化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自身三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 在人与自然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把自然看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 在人与社会方面: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倡互尽义务; 在人自身方面:强调内心世界的和谐,提倡对人的欲求予以道德的节制。 * * *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