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研究》案例资料.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司法研究》案例资料

《公司法研究》案例资料 专题一:发起人责任 某装潢公司诉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索要欠款纠纷案 [案情简介] 原告:某装潢公司。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 1994年9月,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其余六家国内企业共同筹划建立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确定为1200万元,七家发起企业认购其中500万元的股份,其余700万元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同年10月,发起人企业认足了500万元的股份,其出资方式有现金、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等。由于发起人作为投资的厂房需要装修,因此,由发起人共同协商成立的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处向某装潢公司洽购一批装饰材料,包括墙纸、保丽板、地毯、吊灯等和成套办公用品若干套,货款总计人民币70万元。双方商定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一经成立即向装潢公司一次性付清全部货款。一周后,装潢公司按约将货物运至筹建处指定的仓库。筹建处即将该批装饰材料及办公用品投入厂房的装修。在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的情况下,经国务院证券部门批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七家发起企业在当地报纸上发布招股说明书,进行公开募集。但四个月募集期限过后,仅募集到620万元,公司无法成立。某装潢公司向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七家发起企业要求偿付装饰材料及办公用品的货款70万元。七家企业以种种理由相互推诿,拒付货款。装潢公司遂以七家企业为被告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审理结果]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由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协商成立的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处与原告某装潢公司签定的合同合法有效。由于发行的股份超过募股截止期限尚未募足,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不能成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97条第1项的规定,被告作为公司发起人应对公司筹建过程中与原告发生的债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判决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向某装潢公司支付货款70万元,其中,装饰材料及办公用品被用于装修其厂房的某企业承担40%,计款28万元,其余六家企业各自承担10%,即分别承担7万元。 D.A.MCARTHUR V. TIMES PRINTING CO. Supreme Court of Minnesota,1892 48 Minn.319,51 N.W.216. December 18, 1891, Argued ? February 5, 1892, Decided CASE SUMMARY : PROCEDURAL POSTURE: Defendant appealed a Hennepin County District Court (Minnesota) denial of its request for a new trial on plaintiffs claims for damages for breach of an employment contract. OVERVIEW: Plaintiff alleged that defendant contracted with him for a period of one year and that defendant discharged him in violation of its contract. Defendant argued that plaintiffs employment was from week to week and that he was discharged with good cause. Trial court found for plaintiff, as the evidence showed that a promoter had made the contract on behalf of defendant while defendant was contemplating organization of corporation. Evidence further showed that after organization, defendants board never took any formal action with regards to the contract, but that all of its stockholders, directors, and officers knew of the contract and they retained plaintiff without implementing any new contracts. Defendant appealed decision. Court affirmed judgment, holding that while defendant was no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