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火罐疗法和临床护理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拔火罐疗法和临床护理观察

中医拔火罐疗法和临床护理观察   【摘 要】中医拔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将罐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论述颇多。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水气出,风寒尽出”这是对拔罐法应用的记载。拔火罐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火罐疗法进行治疗。因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拔火罐;;护理 拔罐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又称“吸筒法”,古时用牛角做拔罐工具,又称“角法”。 拔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祖国医学非药物民间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向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祖国医药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家喻户晓且疗效较好的常用外治方法。拔罐疗法按排气方法可分为火罐、水罐、抽气罐、挤压罐;按拔罐形式分为留罐、闪罐、单罐、多罐、走罐(推罐);按综合运用的方法分为刺血(刺络)拔罐、药罐、针罐。 1 拔罐的原理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使机体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产生如瘀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就是致病因子)所致。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紧吸附在经络穴位等施治部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 拔火罐的适应范围 由于中医拔火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颈肩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症。此外,如丹毒、红丝疗、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3 拔火罐的操作方法 3.1评估患者 评估病人全身情况,了解患者体质及拔罐局部皮肤情况,注意局部皮肤有无出血点、过敏、溃疡、瘢痕、水肿等情况。评估患者既往史,当前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了解病人年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对拔罐治疗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 3.2操作方法 根据医嘱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做好解释工作,使肌肉放松,并裸露施治部位。同时注意保暖。根据病情和施治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临床多采用闪火法拔罐,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1-3圈后,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已选定的部位上。将酒精棉球放入小口瓶内灭火。 拔罐时间常规为10-15分钟。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起罐时,术者应一手持罐,另一手用手指轻轻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然后取下。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种:拔罐、闪罐、走罐、放血拔罐 拔罐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 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的膀胱经,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常用于后背酸痛、发凉,头晕,感冒等。 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拔罐时经常采取的体位: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 4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4.1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