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导读-【本科课程PPT】-国学导读第四编:文学
第四编:文学第一章:文学简介 第一节:文学的定义 四库全书将文学划分为集部。《说文》:“集,群鸟在木上。”唐代以“集”来命名诗文等文学作品。《新唐书?艺文志一》:“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徐灏注:“文象分理交错之形。”因此其初义是纹理、花纹。延伸之义一是秀雅、华丽,二是文字与文辞。魏晋以后之“文”便含有文辞美丽之意,与今天的文学义近。 现今所谓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又称语言艺术。 第二节:文学的意义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是一个由社会、作家、文本、读者构成的永动过程,以文本为中心,所以文学的意义,是指以作家所留下的表现社会及作家思想情感的文本作用于读者及社会所产生的功效。 它与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最根本的区别是:文学是以美或者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及作家思想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或者形象的意识形态,而哲学、宗教等则是抽象的意识形态,因此文学的本质属性是审美。换言之,不美便不是文学,同时也兼及真与善。 文学意义的实现过程是:文学首先通过审美作用于人的精神,再通过人的精神作用于社会,进而产生其他种种意义。 文学的意义 文学是人学,它首先通过审美作用于人,主要是作用于人的精神。 具体而言: 一是文学使人类的存在有了意义。 二是文学能帮人建立价值系统。 三是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 文学的意义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毛诗序》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鲁迅《绛洞花主小引》论《红楼梦》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第三节:中国文学发展进程 自有人类便有文学,至少是有语言便有文学,中国亦如此。 四部之中,文学产生最早,作品最多最杂。其中诗歌与散文产生成熟较早,而戏剧、小说的萌芽虽早,但产生成熟却相对较晚。其大致发展情况是越到后来体式越全,作品越多,总体成就越大,对文学性的追求越自觉。 一、先秦文学 先民最早的文学是神话与歌谣,后世用文字记录了一些,但不尽可靠。 《山海经》当是先秦神话的集大成者。 歌谣如《易经》爻辞:“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以及《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先秦文学 今存最早典籍如《尚书》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散文,春秋末年诸子著作中《老子》是歌谣格言体,《论语》是语录体,其中一些章节记言写人,有较强的文学性。稍后的《墨子》在叙事、记言、写人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至战国中后期,《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性大大加强。 史传著作如《左传》、《国语》及《战国策》,很多章段叙事、记言、写人,注重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画与场面的描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叙事散文。 《诗经》与屈原、宋玉的楚辞是较为纯粹的文学作品。后世 “风骚”并称。 二、秦汉文学汉代诗歌 秦代文学成就不大,主要有《吕氏春秋》与李斯的几篇散文 。 汉代诗歌。汉初楚辞流行。其后乐府诗歌得到长足发展, 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宗旨,多成功的叙事作品,包括《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名作。东西汉之际,班固、张衡、秦嘉等开始模仿写作五言诗,至汉末出现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 秦汉散文 汉代散文首先是以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后世称为“西汉鸿文”。中后期言志抒情为主的书信体散文逐渐增多。 其次是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传散文。 《史记》以雄深雅健为特色,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的《汉书》文风精深缜密,不少传记也很精彩。 汉赋 汉代最有特色的是赋。 汉初流行骚体赋,以贾谊的《富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其后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此后汉赋进入繁盛期。 武帝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写盛世景象与奢华生活,显示了大赋尽情铺排与恢弘壮丽之美,其《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小赋影响了后世抒情小赋的发展。 两汉之交的扬雄是学者而兼赋家,其《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在模仿中扩大了题材,丰富了表现手法。 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使京都赋达到了高潮。 在京都赋繁盛的同时及稍后以纪行、述志为主要内容的抒情赋勃兴,重视抒情言志,理性地思考人生与社会,具有较强的批判性。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与正始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