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
文化底蕴
温馨点拨
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底蕴文章必须的基础和技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拆、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
这是学习者实实在在必走的路。
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它上至宗教、社翟,下至生活习俗;大到思想体系,小到格调情趣;远可追至祖先创造文字,近可随意出人五官七窍。表面上,传统是一种流淌于文字底下(如:四书五经)、散布在街景市集之中的古旧风气。实事上,传统就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一种察赋了始祖历经千万年磨砺、适应择从而恒固、传延至今的优秀神经脉络”(于强学语)。传统的“根”里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思辨模式。传统文化在于“传”下去并“统”一在群体和个体身上。是一个群体在时空上的积淀和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
第一节文化符号92
温馨点拨
文化可视为由各种符号和象征组成的体系。符号是人类独创的信息载体,是文化的体现。文艺符号学的奠基人,美国当代的哲学家、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直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学中许多事物,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
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对应喻指。掌握这些符号的文化借向,学会利用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来分析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就掌握了开启传统文学大门的钥匙
一、重要物象的文化指向
意象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选取部分重要意象分析,领略传统文化特质
柳93
【文化指向】依依惜别之情。
【解说】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
当然古人赠柳,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一种事物的文化指向是该事物的主要寓意.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意象。古人除折柳送别.还以柳喻人.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irlI铆身”则把视线由脸向下移转到了曼妙的身材上。所以,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幅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
【相关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抒写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蔑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遗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象地连释了贺铸此时忧愁之多之广之深。“絮”,柳絮。
【相关名诗】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
渭城朝雨通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暂凭博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帷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唐·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切山。羌苗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施肩吾《折杨柳》【相关链接】
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八类,将其摘录如下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晓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渍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掉,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8战略投资老师好,达内正保回购股票.ppt
- 512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 课件.ppt
- 5分钟快速检测奶粉水分含量.docx
- 522第二节 食用真菌课件.ppt
- 5、评价思想内容、作者态度题型.ppt
- 4畜体表面主要部位及方位术语.ppt
-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共10张PPT).ppt
- 5现代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ppt
- 6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师聘任条件与管理办法v3-20171021.docx
- 62班诗中四季综合实践实施方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海月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检测数学试题.pdf
- 广东省东莞市湖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pdf
- 广东省东莞市湖景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pdf
- 广东省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pdf
-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pdf
-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模拟试题.pdf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pdf
-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pdf
- 广东省东莞市2022年--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pdf
-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联正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数学试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