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山西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家组的安排,以中国农业大学李秉龙教授为组长,以华中农业大学姜勋平教授、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邱昌庆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张建新副教授、肉羊太原综合试验站赵有英站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薛建良为成员的调查组,于2009年7月16日至21日对山西省肉羊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典型调研的方法,以问卷、访谈、会议等方式进行,本次调研的区域主要包括朔州市右玉县、怀仁县,忻州市繁峙县等,基本覆盖了山西肉羊产业的代表性区域,重点考察了该区域的典型肉羊场,并与典型肉羊场场主、所在地的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最后与山西省畜牧局的相关领导进行了研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山西省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 山西省属暖温带气候,是多山省份,立体气候明显,处于森林向草原、传统农区向牧区的过渡交错带;山西养羊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具有发展肉羊产业的良好基础。2001年以来,山西省通过建立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在区内实施退耕还草还林政策,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经济,带动了肉羊产业的迅速发展,肉羊养殖、饲草、屠宰加工等各环节资源条件不断改善。 (一)肉羊生产现状 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羊存栏1159.39万只、出栏羊739.38、羊肉产量11.31万吨。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2008年山西羊存栏、出栏和羊肉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9.54%、54.42%和60.88%。在此期间,由于受到政府封山禁牧政策的影响,从2006年起养羊业出现滑坡,羊的存栏为1140.7万只,比2005年减少55.7万只,减少了4.65%,但羊肉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达到10万吨。山西省羊生产发展情况如下图1所示,羊的出栏量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羊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山西省养羊生产区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养羊业正逐步向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等优势区域集中。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2008年羊存栏达到543.8万只、出栏肉羊410.89万只,占全省羊存栏量的46.9%、出栏量的55.57%;羊肉产量达到5.17万吨,占到全省羊肉产量的50.2%;羊绒产量499吨,占全省绒产量的63.5%。在肉羊优势区域内养殖方式加快转变,肉羊生产正在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过渡,肉羊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各地市肉羊出栏数量分布趋势图可以看出:忻州市、大同市、朔州市等地处雁门关区的地市羊出栏数量,在全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育种与繁育 山西省本地羊品种有:蒙古羊、广灵大尾羊、太行青山羊、吕梁黑山羊;引入羊品种有: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杜泊羊、特克赛尔羊、德国美利奴、波尔山羊。绵羊生产以蒙古羊与引入品种杂交的各种杂交羊为主。体型较大,繁殖力高,肉用性能好。当地肉羊生产主要是皮肉兼用,受欢迎的三元杂交组合是:(蒙古羊×小尾寒羊)×杜泊羊。本地蒙古羊或其各代杂种的板皮厚实,市场价格为60-70元/张,而细毛羊及其杂种的皮仅售15~20元/张。所以,在繁育体系中蒙古羊具有提高综合生产效益的重要作用。山羊生产以本地山羊、波尔山羊杂交本地山羊的杂种山羊育肥为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省就在朔州市怀仁县小面积进行肉羊杂交改良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肉羊杂交改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以国家投资为导向,民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养羊业,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种羊品种,在省畜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大同、朔州、忻州、晋中等地肉羊生产基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肉羊改良工作。通过与本地优良品种的杂交改良,提高了山西肉羊的生产性能,也为进一步品种选育提供了种质资源。 (三)营养、饲料与养殖模式 1.饲料生产 山西省有草地面积7728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8%,其中:天然草地面积6828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9.2%;人工种草保留面积9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据测算,山西省草地总产青草34.70亿公斤,可利用农作物秸秆产量约140-160亿公斤,可利用的草地、农作物秸秆和青饲料作物合计载畜量为4400万个羊单位。同时,山西省有从事饲料加工的企业217家,共年生产牛羊配合饲料5.4万吨,浓缩饲料2.63万吨,预混料饲料0.35万吨,现在全省18%的羊使用配合饲料喂养。山西有草产品加工企业6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良好的饲草资源和饲料产业为山西草食畜牧业,特别是为肉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养殖模式的比较 山西的肉羊生产主要是放牧+舍饲模式,并逐步向以舍饲为主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转变。 (1)“放牧+舍饲”生产模式。在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之前,农户养羊主要采取分散饲养的放牧方式。该生产方式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也是舍饲技术不到位所致,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羊倌制度”。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