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江苏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5年度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
继续保持全国第二
2015年江苏省共有39项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主持完成的22项。获奖总数和主持完成的获奖数,除北京之外,继续保持全国各省市第二位。39项通用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9项,科技进步奖28项。继2014年东南大学主持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年由南京水科院张建云院士主持完成的“水库大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附件:
罗志军书记与我省获2014年度国家
科学技术奖代表座谈的建议方案
一、会议名称
2014年度江苏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代表座谈会
二、会议时间
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定于2015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建议座谈会时间安排在正在筹备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科学技术奖励会也含在其中)的前一天。
三、会议地点
建议参照去年做法,安排在江苏省委会议室。
四、出席会议领导及获奖代表
省委罗志军书记,樊金龙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徐南平,省科技厅常务副厅长王秦,省科技厅副厅长曹苏民。我省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代表15人(具体名单请见附件)。
五、座谈会主要议程
1、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徐南平主持,并介绍我省2014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基本情况;
2、我省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代表发言,共安排6位,分别是:(1)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南京大学邹志刚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南京医科大学孔祥新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中材科技股份公司朱建勋研究员(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建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言代表的获奖项目情况简介请见附件。
3、省委罗志军书记讲话。
附件:
1、参加座谈会的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代表名单
2、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人员获奖情况简介
附件1-1:
参加座谈会的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代表名单
1、吕志涛,东南大学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邹志刚,南京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3、崔铁军,东南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4、汪永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5、孔祥新,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6、徐虹,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7、朱建勋,中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8、路建美,苏州大学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9、金征宇,江南大学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0、时龙兴,东南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1、刘新峰,南京军区总院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李满春,南京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3、唐洪武,河海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4、刘建国,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5、任家智,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附件1-2:
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人员获奖情况简介
一、获奖项目: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获奖情况: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
预应力是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可节约钢材和混凝土用量的20~30%。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中大跨、超长、重载与特种结构以及核电、磁悬浮等高新技术工程,对现代预应力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吕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实现了预应力结构理论、病害控制、抗震减灾、核电安全等领域的突破: (1)建立了我国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与标准体系。解决了应力扰动区设计等难题。(2)攻克了大跨、超长、重载结构裂缝与变形控制中的若干关键难题,建立与完善了大跨、超长预应力结构裂缝与变形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3)突破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区应用的技术瓶颈。提出了混合配筋预应力结构的抗震理念和预应力框架、高层建筑转换层、巨型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4)开发了核电安全壳超大吨位锚固体系以及超低温(-196 ℃)锚固体系,打破了国外垄断。(5)系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应力材料、装备、施工技术与工法,研制了SPT 智能张拉系统、高性能灌浆材料与灌浆设备等,形成了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成套技术。
吕志涛院士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百余项等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南京奥体中心超大面积平台、苏通大桥连续刚构、福清核电站、上海磁悬浮、青岛 LNG储罐、沙特SCC筒仓等。
二、获奖项目: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
获奖情况: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
新型人工电磁媒质或称超材料是近年来国际物理及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总装预研项目等资助下,深入研究了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理论、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