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
节律控制 一、DCC: 当发作时伴有低血压、心衰、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应立即转复,DCC转复成功率可达67%~94%。 慢性AF者复律多采用在抗心律失常药准备的基础上使用DCC。 * 节律控制 二、抗心律失常药: 大多数阵发房颤在1-2d内科自行转律,药物可加快转律速度;7d药物复律有效 给药的剂量、途径以及速度都会影响药物疗效。 * 7天以内房颤药物转复治疗建议 Ic类:氟卡尼、普罗帕酮 Ⅲ类: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维拉卡兰 分别通过减慢传导速度和延长有效不应期使折返激动终止而达到房颤复律的目的。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实那种药物更有效!!! * 维持窦律 (1)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高龄、心衰、高血压、糖尿病、左心房扩大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等 (2)在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房颤的复发并不一定意味着治疗失败 (3)维持窦律的药物:胺碘酮、多非利特、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决奈达隆和β受体阻滞剂;中药(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 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主要是改善症状,不能改善预后,不主张长期使用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阵发性房颤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治疗: 起搏治疗房颤 体内心房转复除颤器(IAD) ?? ????????? 外科迷宫术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 房颤的预防 在房颤的预防中,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能有重要作用。ACE抑制剂(ACEI)和AT1受体拮抗剂(ARB),可使房颤发生率降低,或使转复成功率增加。RAS将可能成为房颤预防和治疗的又一新热点。 * ARB预防房颤 ARB的长期应用使这些疾病人群中AF新的发生或复发显著减少。这与ARB改善心房电和结构重构机制有关,ARB不是抗心律失常药物,LIFE、VEL-HeFT研究发现缬沙坦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这种作用来源于回归分析,并非预设终点的结论,因此要确立ARB在AF预防中的地位需做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心房颤动与炎症和氧化应激 心房颤动中存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炎症和氧化应激可导致心房重构,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一定作用。抗炎和抗氧化治疗可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复发,这为干预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复发提供了新思路。 * 生活质量和花费/效益分析 目前的临床试验没有发现控制心律比控制室率有更多益处。花费/效益分析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RACE研究分析表明,控制心室率的治疗更符合花费/效益分析。AFFIRM研究者也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发现控制室率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 * 内源性途径:12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后激活,12因子激活11因子,同时12 因子还能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为激肽释放酶,后者可反过来激活12因子,形成一个正反馈效应。11因子在有Ca+作用下可激活9因子,9因子在钙离子作用与8因子在活化的血小板膜磷脂表面结合成复合物,可进一步激活10因子 外源性途径:当血管损坏时,组织细胞释放组织因子,与钙离子和7因子形成复合物,迅速激活10因子,同时还可激活9因子,使外源性途径与内源性途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激活的10因子与5因子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进一步是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又可使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后纤维单位聚集就形成凝块, * * * Source: Turpie State of the art presentation EFORT-08 (rivaroxaban, apixaban and dabigatran highlighted and all the others greyed out) Reference Weitz JI, Bates SM. New anticoagulants. J Thromb Haemost 2005;3:1843–1853 All of the drugs in the above figure are to be found in Weitz and Bates (2005) in Figure 2, apart from: Apixaban – this was called BMS-562247 in the original figure Betrixaban and YM150 – see Graham Turpie’s review paper: Turpie AGG. New oral anticoagulant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Eur Heart J 2008;29:155–165 Otamixaban – Guertin KR, Choi YM. The di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