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失范与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媒体的失范与管理

维客中国与维基百科的PK 2005年10月19日,维客中国(wikicn.tom)通过机 器复制将大量维基百科(zh.wikipedia.org)的文章放 在自己站点上,并且大力宣传自己为第一中文百科,遭到 维基百科编者(即维客,下同)的反对,维客中国一时出 现了1人编辑10人破坏的壮观场面。10月24日16点左右,在 维客中国和维基百科编者之间的战争升级,维客中国服务 器数据库被几位据称是维客的人侵入,并篡改主页,删除 侵权数据。10月30日,维客中国永远关闭,维客中国从20 日建立至今不到10天。这场创作者和盗用者之间的战争, 使得平日默默无闻的维基百科和维客浮出水面。 三 知识产权,谁动了我的奶酪 4.1 国外新媒体的管理 4.2 我国新媒体的管理 第四节 新媒体管理 4.1 国外新媒体管理 1.国外新媒体的管理是以传统媒介管理模式为基础的。 西方发达国家沿承自由主义的媒介传播观念,推行 经济自由下的“小政府”规制理念,因而倾向于将新媒体的 服务和内容纳入已有的广播电视内容规制的范畴内。欧 盟作出规定,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一样适用 相同监管规则。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采用这 种归类方法。在美国,传统电子传播领域,包括广电、电信 等,全部隶属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管理,网络产生之后, 也归属于FCC管理之下。 四 新媒体管理 国外:经济性管理和社会性管理。 经济性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各种经济关系的协 调,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 社会性管理则侧重于对社会效益的控制,如经济行为带来怎样的社会影响等。 四 新媒体管理 在国外,目前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管理模式有4种: 政府立法管理; 技术手段控制; 网络行业、用户等自律; 市场规律的自行调节。 四 新媒体管理 4.2 我国新媒体的管理 我国各项新媒体业务尚未完全纳入宣传管理体制,监 管缺位带来隐患,加上多元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新媒体 的趋利性色彩较浓,暴露出不少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社会 管理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管理法规、制度 不完善,新媒体业务处于管理依据弱或无管理依据状态。 四 新媒体管理 相关法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 《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 四 新媒体管理 200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成立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局, 并在各地设立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处对网络舆论进行管理。 涉嫌违法的网络舆论则交由公安部门的公共信息网络安全 处处理。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在政策导向的前提下,通过 人工把关与技术控制相结合来进行。目前网络舆论管理的 重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对网络信源的控制、对网络链接 的管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对网络交互的关注、对行业 人员素质的培训。 四 新媒体管理 网络实名制备受争议,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实名制 管理是否会破坏互联网平等开放的基本精神? 实名制是 否会摧毁中国网站、乃至整个网络业?实名制是否会侵犯 网民隐私权?实施实名制的社会总成本有多高?监管网络 需要什么样的手段和机制等等。支持方认为实名制将有利 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反对方认为实名制将损害其发展;折 中者认为实名制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模式,但是要慎重施 行。这种争论是现有网络利益格局在现实中的反映和折 射。 四 新媒体管理 THANK YOU! 由此可见,“恶搞”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以文字、图 片和动画为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完全以颠覆 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 “恶搞”作品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时尚”,应当引起高 度警惕。从视频到文本,从网络到电视,从流行歌曲、 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 人物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 网络恶搞乐山大佛开口唱歌 一 很黄很暴力 1.4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 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 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 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 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 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 等。 一 很黄很暴力 人民网针对“哪些行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容易和网络 暴力联系起来”展开了调查。 网友的投票显示,在“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黑 客’恶意攻击、骚扰”、“捕风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