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社会学中国化.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讲 社会学中国化

社会学中国化沈洁内容讨论早期社会学学者如何提出社会学中国化这一问题,如何通过研究实践去实现社会学中国化。介绍吴文藻对社会学中国化的贡献。介绍了李安宅、林耀华关于少数民族的研究。介绍孙本文的生平经历和学术著作,及其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践。社会学中国化问题的提出(一)从中国社会学史发展看 1.在社会学传入中国早期,社会学传播时期,外国学者在教会大学用外国教材,用外语教授社会学,1908年 Auther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白芷诺《物理与政治》。 2.中国人用外国教材, 1916年康宝忠北京大学讲授吉丁斯理论——同类意识。 3.中国人自编教材, 1929年孙本文组织编撰《社会学丛书》,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孙本文统计发现,1947年社会学讲师以上职称 144人,其中美国人 10人,留学生 107人,占 79.85%,留日 10人,其余留学欧美占 90.65%。(二)社会学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1.1925年许仕廉《社会学杂志》上发表《对社会学教程的研究》一文,倡导建设本国社会学,提倡使用国货,少用洋货。 2.1930年 2月,孙本文、许仕廉、陈达、陶孟和在上海成立全国性的社会学学术机构——中国社会学社,成为推动社会学中国化的组织基础。 3.1931年 2月,在社会学学术年会上,孙本文《中国社会学之过去、现在及将来》明确使用社会学的“中国化”概念,并强调将“建设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作为四大基本任务之一,“采用欧美社会学之方法,根据欧美社会学家的精密有致的学理,整理中国固有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制度,并根据全国社会实际状况,综合而成有系统有组织的中国化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学家今后之急务。 4.1937年 1月,中国社会学社召开第六届学术年会,主题“中国社会学建设”,赵承信宣读了《社区研究与社会学建设》一文,提倡以社区实地研究为路线,陈达提出“国内各大学积极推行社区研究”议案,通过社区研究推动社会学中国化已经蔚然成风。 3.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使外来社会学中合理成分与中国本土社会实际相结合,增进社会学对本土社会的认识及其运用,对本土社会现实的解释和本土社会问题的解决,保持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批判与反省,吸收合理成分摒弃不适切成分,而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理论方法的学术取向与实践活动。 4.社会学中国化是将民族特征、文化特征、社会结构特征融合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它的成功取决于融合的程度及其多少。吴文藻与社会学中国化的实践一、吴文藻开风气——社区研究的首创者二、吴文藻积极创导社区研究(一)请进来:社区研究作为社会学研究方法 (二)请进来:功能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视角 (三)育人才派出去 (四)主编社会学丛刊 1.甲集:普遍、专门 2.乙集:社区研究报告费孝通《禄村农田》、张之毅《易村手工业》、史国衡《昆厂劳工》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林耀华《凉山彝家》、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停刊后未收录,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张之毅《玉村农业和商业》,林耀华《金翼》,李安宅《对甘肃藏族拉卜楞寺的调查》后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少数民族研究一、李安宅生平经历与藏学研究(一)李安宅(1900-1985)生平经历(二)李安宅的学术研究二、林耀华与《凉山彝家》(一)林耀华(1910-2002)生平经历 (二)林耀华的学术研究李安宅李安宅(1900-1985年),河北省迁西县人。字仁斋,笔名任责。著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家。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学会顾问、中国民俗学研究会顾问等。一生专治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藏学的研究,颇有成绩。主要著作:《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1931年);《美学}(1934年);《意义学》(1934年);《边疆社会工作》(1944年);《社会学论文集》(1938年);《交感巫术的心理学》(译著,1931年);《巫术与语言》(译著,1936年);《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译著,1936年);《知识社会学》(译著,1944年);《两性社会学》(合译);《英汉对照社会学辞汇》(合译)。《李安宅藏学论文选》主要经历:1924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留任助教。1926年一1929年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兼任助教。1934—1936年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耶鲁大学人类学系学习,并参与了新墨西哥州祖尼族人的印第安母系社会调查及墨西哥的乡村调查。193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1938年任甘肃省科学教育馆教育科学组组长,赴甘肃拉卜楞寺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调查。1941—1947年任华西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讲授人类学。1950年赴西藏,后在西南民族学院任副教务长。1961年任四川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兼任外语系主任。1963年任教于四川师范学院。19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