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科的护理学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内科护理学》 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神经内科刘建辉 一、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脑的血液供应及脑血液循环特点、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2.熟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及三级预防。 3.了解脑血管疾病的概念、流行病学。 (一)概念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有急慢性之分,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血管疾病尚有以下几种名称: 中风 脑卒中(卒中) 脑血管意外 (二)流行病学 我国近年几项大样本调查研究 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1985年) 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城市) 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农村)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700万 预测中国脑卒中死亡病例增加数,1990~2030 脑血管病的危害及防治意义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 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 防治脑血管病意义重大。 护理也同样重要 (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 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脑的血液供应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应眼部、大脑半球前部3/5的血液 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供给大脑半球后部2/5、小脑、脑干的血液 3、Willis环:连通前两者。 脑动脉的分支(1) 脑动脉的分支(2) 3.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有丰富的侧支循环 (五)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1) 成人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400g,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却占全身血流量的15%~20% 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糖原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地供应所需的氧和葡萄糖 脑缺氧2min细胞停止活动,5min出现不可逆损伤。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2) 脑血液供应在平均动脉压60~160mmHg 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仍可维持恒定。 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脑血流随血压升降而增减。 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呈反比。灌注压约等于平均动脉压减去静脉压的差。 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有:血管壁的构造及血管张力,颅内压和血液的粘滞度等。 (六)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1) 病因: 血管壁病变:以动脉硬化最多见; 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滞度增高和凝血机制异常等; 血流动力学改变:高BP、低BP等; 其他:颈椎病、肿瘤压迫邻近大血管影响供血。 (六)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2) 危险因素: 无法干预的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可以干预的因素 如高BP、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其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血粘度增高、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眼底动脉硬化、吸烟及酗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等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关。 (七)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发病前预防,即对有卒中倾向、但无卒中病史的个体,干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已发生过卒中或有TIA病史的个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展为完全性卒中。 三级预防:脑卒中发生后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减少致残,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思考题 1.脑血管病怎么分类? 2.脑的血液供应是怎样的? 3.脑血管病有哪些危险因素?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目的要求: 1.掌握TIA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2.熟悉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了解TIA的概念及预后。 (一)概念 1.传统定义: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时间在24小时内,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2.必威体育精装版观点:在持续时间上,认为一般在10-15min,多在1h内恢复。 3.争议:症状持续时间在3h以上的多有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故持续时间存在争议。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多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 1.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 血压的波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考模拟 数学(浙江卷)(答题卡).docx VIP
- 6-2 好少年在行动(课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小学低年级)》.pptx VIP
- 工厂VDA6.3-2023审核员培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建筑施工企业)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docx VIP
- 第二单元任务2《制作广式月饼》(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劳动五年级上册.docx VIP
- 代金劵模板.doc VIP
- 海洋生物学课件:中尺度涡对南海初级生产过程的影响.ppt VIP
- AI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实践.docx
- 第6讲 做新时代的好少年(第一课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课件)-《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ppt VIP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5年).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