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 一、“文化”的含义 《易·贲卦》的《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文教化在西文中,文化(culture)同样也是一个与自然(nature)相对的概念。它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为耕种,后引申有栽培、养殖、教养、修养、培养、教育、发展、尊重之意。nature是一种自然原质,而culture则意味着对这种自然原质的某种人为加工和修饰。 历史上“中国”并非国名,不等同于地理上的统治疆域。古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有三方面的含义:1、地域;2、政治;3、民族文化。在历史上的多数时期,中国指的是汉族政权统治的中原。 西周:天子的京师,与“四方”相对 春秋:中原的诸侯,不包括秦、燕、楚、吴、越,与“四夷”相对,相当于“诸夏” 战国:七雄所据,长江以北 秦汉:延至长江中下游 隋唐:包括华南 明清:内地十八省 古代所有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又都以“中国”为通称。康熙时订立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一次用“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行政区划与地方官职 (1)秦汉时期——郡 秦统一后,实行中央集权制,把天下分为36郡,郡的长官为守,或称郡守,汉代改为太守。 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王国与郡为同级的行政单位。东汉郡数稳定在105个。 (2)东汉末至南北朝——州 为了监察的需要,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刺史部,当时习惯称一部为一州。东汉末年,州便成为郡上一级的行政区划,直到隋代,州一直是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州的长官称刺史或牧。 (3)隋唐时期——道 隋文帝撤销了郡,实行以州统县的两级行政区划制度。为了监察的需要,唐朝把全国划分为10-15个道,作为监察区,每道设一采访处置使,或称观察使。唐代中后期道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其长官为节度使。 (4)宋代——路 宋仿唐的道制,改十五道为十五路,路原来也是监察区的性质,后来转变成监察区与行政区之间的一种区划。路由经略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四个部门构成,长官分别为经略安抚史、转运史、提点刑狱使和提举长平使。 (5)元明清——行省 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最高行政区划——行省。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中枢机构中书省派出的办事机关。最初是一种临时设置,元朝时固定下来,就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简称“省”。行省的长官像中书省一样设丞相、平章政事等。 明初撤除行省,最大的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习惯上还称为省。其长官为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 清代康熙时,改布政使司为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巡抚或总督。 六、重要区划单位的演变,及其官名的变化。 1、州——理想中的地理区划——监察区——行政区 长官:刺史、牧、知州 《禹贡》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2、县——最早、最稳固的行政区划 长官:县令、县长,知县 3、府——建于唐,特殊的行政区划(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宋代分京府和次府,于京师设府尹,其他府长官为“知府”——明朝,府的设置普及,高于州县。 长官:府尹,知府 4、道——唐代初为监察区,后为一级区划——清代为省的派出机构,介于省与府之间。 长官:唐——采访处置使、观察使,节度使;清——“道员”,别称“道台”、“观察”。 总结:(1)在各级地方行政区划中,县是最稳定的一级; (2)一级行政区划,通例是越划越多,越划越小,直至取消,如“州”。 (3)最高行政区变化最频繁,其内在原因是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往往由监察区或军务督理区变为行政区,其长官也由派出的中央官员转变为地方官。 (4)历史上多数时期以三级行政区划为主。 第二章 图书典籍 第一节 书籍的演变 一、书籍的材质: 简牍、丝帛、纸张、石碑 古埃及写在一碰就碎压成片的草纸上,古巴比伦人写在泥砖上,古印度写在羊皮、丝织品上,后来又写在棕榈树叶上,叫做pattra,译作“贝多”,故中国称佛经为“贝叶经”。中国自商周以来就写在竹简木牍上。 木质的书写材料称版、牍、方。古人把一块木板叫做“版”,写了字的木板叫做“牍”,如果是一尺见方的牍,就叫做“方”。版的主要用途是写录物品名目或户口,这样的版牍,称为“籍”或“簿”。另一用途是画图,特别是地图,因此用“版图”代表国家的领土。版的又一用途是通信,一般用一尺见方的版,因此信件叫“尺牍”。通信时,在版牍上面要加盖一块版,叫做“检”,在检上写收信和发信人姓名叫做“署”。把两块版用绳子扎起来,在绳结处加上一种粘土,在粘土上捺下印章,叫做“封”,粘的土叫“封泥”。 竹制的书写材料称简策。一根一根写了字的竹片,就是“简”,把若干根简编连在一起就成了“册”,通常又借用“策”字。《礼记·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孔颖达正义:“策是众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