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玉-探求中国国玉之源
寻玉:探求中国国玉之源 2003年10月,在历经几年时间的中国“国玉”评选中,新疆和田玉获得“美玉”称号,同时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国石”。 200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石材,凸显出昆仑玉的优势:与和田玉同属昆仑山玉矿带,在物质组成、产状、结构特征上基本相同,并且质地细腻、储量大、品质均匀。 和田玉虽品质上乘,但终因日趋稀少而使得昆仑玉进入到和田玉行列。在新疆和田玉籽料难寻、山料开发险峻的当今,和田玉又有了新的概念:昆仑山山系发掘的玉种可归类为和田玉。喀什玉、且末玉也由此称为喀什和田玉、且末和田玉,甚至青海昆仑玉也被称作青海和田玉。 和田玉凸显文化精神价值 和田玉被国人充分认可,自古有之,但成为“民玉”还是近几年的事。蜂拥而至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的采玉人将新疆著名的两条玉河描绘成了财富和华美的风景线,山地玉矿开采也重新恢复生机,收藏、观赏和田玉成了时尚的代名词。游人到新疆,看见和田玉“真容”,是件幸运的事;在新疆工作或者做生意,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最好的还是和田玉。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新疆人,企盼得到一块好的和田玉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和田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自身特有的质地细腻、温和油润等特点外,还有一个深刻的原因,这就是自古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玉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至少70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玉作为一种罕有的宝物,被赋予政治等级、道德力量、经济价值、礼仪功能、宗教用器等作用。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等品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和田玉质地坚硬,温润光莹,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国人喜欢玉,赋予它美丽、富贵、高尚、廉正等美好象征,因而文人常用玉比喻事物,以玉诠释崇高的品德、百折不挠的性格、风趣高雅的情操和倜傥潇洒的风韵。 “万山之祖”昆仑山是和田玉的主产区 巍峨雄伟的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北临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南面是辽阔的藏北高原,向东伸入青海省西部。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籍《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山,称昆仑山“唯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可见昆仑山是美玉之产地。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的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后来演变成为“丝绸之路”。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一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大小不等的玉石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玉便潇潇洒洒地来到了“人间”。 人类在昆仑山北麓定居至今,已有数千年从河道中拾玉的传统和经验。 历史上新疆著名的玉河有: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啦喀斯河,叶城一带的叶尔羌河、泽普勒善河及且末县内的一些河流。马可波罗曾描摹说:“培因省——首府叫培因,有一条河流横贯全省,河床中蕴藏丰富的玉矿,出产一种名叫尔西顿尼和雅斯白的玉石。 喀拉喀什河,古称乌玉河,河边的县城墨玉即以此得名。这条河不仅产碧玉,也产白玉。下游还产沙金和金刚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淌金、流玉、藏钻的宝河。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莽莽昆仑山,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就已经在和阗设有辩事大臣,在和阗城设三品阿奇木伯克,以加强统治,收罗贡玉。那时的人们除了捡玉,还离开河床在河谷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玉。著名的挖玉地点为玉龙喀什河东岸、洛蒲县吉牙乡的古马特,过去曾被称为胡麻地。 考古学家黄文弼于1929年到小胡麻地考察时写道:为当地人掘玉石之所,旁有乾河川一道。河岸高二丈许,两旁沙积迤逦继续不一,现水已干,唯有泉水南流,当地人即在河中掘起玉石。俗称羊脂玉,以言白润如脂也,现不多见,亦无开采者。 寻找国玉之源 新疆的玉河大都源白昆仑山北麓,凡中下游有籽玉,上游必有原生矿。千百年来不断有探宝者不畏艰险在高山河谷中上下搜寻。黑山村距阿格居改冰川只有30多公里,几千年前它可能是古时候从这里通往青藏高原的一个驿站,最早生活在这里的曾是川藏羌人和中原来的采玉人。现在居住在这里的都是维吾尔人,他们虽然有时候能捡到一些美玉,但大部分还是靠放牧生活。因为他们也没有见过原生矿,只能靠天赐! 近些年来,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发现原生矿的传说很多,各路专家的“玉石之路”考察队多次进驻这里,但始终没见有人开采出来。至今黑山村所在的喀拉喀什乡的人们还在说,翻过冰盖的雪山,有个阿克萨依湖,在那里海拔5000多米冰川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