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2011年高考备考第二轮复习策略
2011年高考备考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 2010年全国高考的变化 2010年(兼08、09两年)试卷整体分析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18套题。其中有15套由各省市自主命题,3套是国家考试院统一的命题,其中有一套是国家考试院给海南、陕西进入新课改后第一次高考的课程标准卷 。 1、全国卷(2套)从题型、分数、知识板块的分布、能力层级的考查与09年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变化,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辽宁、四川、天津、重庆与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 2、 北京是进入新课程后的第一年高考,变化较大。在文言文、文学作品阅读后增加了各10分的结合实际谈体会的延展题; 3、 率先改革的四省市(广东、山东、宁夏)的三套高考语文试题与09年相比变化不大;海南课程标准卷延续了08、09年的变化,值得重视; 4、08年江苏、浙江、福建也进入新课程改革,08年浙江、福建增加了名著(论语、文化经典)阅读,09年高考考题浙江、福建稍有变化;08年江苏的高考题变化较大,压缩基础知识,扩大文言、诗歌鉴赏题的分值(29分),增加了40分加试题,09、2010年保持稳定。 总之,2010年全国卷十分稳定。四省市率先改革,其中三省市在08、09两年考卷改革探索的基础上,2010年语文试卷各个方面更为稳定,为以后全国进入新课程试卷改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要密切注意全国高考的改革、变化,为高考复习注入新内容。 2011年考试说明、2010年全国各地试卷是我们研究高考的指挥棒,用来指导我们高三第二学期的复习。 二、研究知识板块、知题型变化 总体看,高考共考七道大题,11个知识点 1、汉字:字音、字形(改正错别字); 2、词语:词、成语(包括熟语); 3、句:词语使用的准确鲜明生动,修辞,简明连贯得体,改病句; 4、标点符号、文学、文体常识; 5、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断句、翻译、理解文意、分析、概括中心、人物、结合实际谈体会等; 6、诗歌鉴赏 7、背诵默写 8、社科、科技文、实用类文章阅读; 9、文学作品阅读、中国文化经典、世界名著阅读; 10、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仿写、扩写、缩写; 11、作文 二、研究知识板块、知题型变化 (一)基础知识 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在Ⅰ卷设题。考查了汉语拼音、词语使用(成语、虚词)、改病句、连贯、文学常识、标点符号。 上海、福建取消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江苏、浙江除汉语拼音、词语使用(成语、虚词)、改病句的考查外,语言运用不单独命题,把语言运用的压缩、提取信息、解说词、语言的文采(如: 08年浙江还把诗词的意境、09年把图文转换和修辞相结合)等按一定句式扩写放在这个知识板块中考查。北京取消语言运用的命题。 因此,这一板块的练习,突破了过去的死规矩,有了创新,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中加强了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研究知识板块、知题型变化 基础知识有创意的新题 1、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08北京)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欧阳修 B.白居易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白居易 李 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 植 苏 轼 司马迁 二、研究知识板块、知题型变化 这是北京第5题。08年把文学常识与诗歌、对联相结合,且课内(①②王实甫《长亭送别》、李白《将进酒》)课外(③④郭沫若《颂辛弃疾》、司马迁庙联)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语文积累、语文素养的情况,更体现了语文特色,题型比较灵活,但学生只要冷静思考,利用所学知识和排除法就可推断出是 B 二、研究知识板块、知题型变化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08浙江)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二、研究知识板块、知题型变化 这是浙江第5题,把默写与诗的意境,诗歌鉴赏相结合,考查学生语文积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