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道教文化简介.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讲:道教文化简介

中國道教略讲 參考資料 劉鋒: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謎,頁118至129 卿希泰:中國道教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頁278至284 3.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 4. 卿希泰:中國道教,頁4至73 道教形成的背景 道教源流 上古:鬼神崇拜,原始宗教 春秋戰國:神仙方士 兩漢:道家 兩漢:儒家 東漢末的道教 五斗米道及太平道有何特點? 東漢末的道教 五斗米道是否反抗朝廷? 太平道是否反抗朝廷? 為何兩者不同? 魏晉南北朝的道教 神仙理論有何發展? 道教派別有何發展? 煉丹有何發展?與長生術之關係? 道教與政治關係有何變化? 道教經典有何變化? 道教戒律有何變化? 以上變化整體反映了甚麼??? 南北朝的道教 南朝和北朝道教有何不同? 隋唐的道教 唐代道教被稱為道教與皇權之結合,為何? 唐代的道教 唐代道教與滅佛之關係? 宋代的道教 宋代道教與政治之關係? 元代的道教 元代道教有何特點? 明清的道教 明後期及清代道教日漸衰落,原因在何? 黃老道 黃帝 《史記》:「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堯舜夏商周等統治者也是黃帝的後人。 《莊子》:「世之所高,莫如黃帝。」 首將黃帝及老子聯繫在一起是《莊子.知北遊》 漢代,齊人公孫卿向漢武帝講述黃帝乘龍升天的故事。 漢代《列仙傳》專門記載黃帝的仙蹟。 老子 老子神秘性記述,為後世神化老子留下伏筆。 漢代《列仙傳》將老子列為神仙。 神仙道與黃老道配合 神仙方士與黃老術士漸合流。 東漢時,崇尚黃老養性以求長生的社會風氣日盛。 太子劉莊勸光武帝不要失黃老養性之福。 漢代《列仙傳》將老子列為神仙。(《後漢書》) 漢明帝下詔勉勵楚王英:「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丘祠。」 黃老道反思 為何黃老思想在西漢用於政治,及至東漢則多用於養生求仙? 太平道及五斗米道參考資料 李賓漢:中國思想與宗教,頁84至87 曾召南:道教基礎知識,頁33至37 窪德忠:道教史,頁81至91 道教性質 從漢桓帝到漢獻帝(一四七至二二0年)這段期間,黃老道在民間十分活躍。 一為太平道。 一為五斗米道。 這些道教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宗教團體,而是地方強大的政治勢力和軍事勢力。道民也不只是崇拜神仙,修長生和祈求幸福,而是幻想在大地上建立一個能夠讓人們生存的太平樂土。 兩者本身有何不同? http://www.ctcwri.idv.tw/indexA1/indexa1.htm 道教概說 魏晉南北朝道教 魏晉南北朝道教特點 魏晉南北朝(220—581)是道教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道教逐漸走向成熟、定型的時期。 這一時期,道教經過分化與改革,使道教從早期道教那種比較原始的狀態發展爲有相對完整的經典、教義、戒律、科儀和教會組織的成熟宗教,並由早期民間宗教團體逐漸轉變爲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 (一)道教北傳與分化 曹魏時,太平道已隨黃巾起義被鎮壓而衰微,五斗米道隨張魯歸順曹操與移民北遷,到達曹魏本土,即河南、河北一帶。 曹操、曹丕鑒於黃巾起義,害怕農民起義者利用宗教組織起來進行革命,便對早期道教採取了兩手政策,一方面進行限制或鎮壓,另一方面又進行利用或改造。 曹操將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一些神仙方土,如左慈、甘始、儉等,召集到身邊,既可以謀求養生方術以延年,又可以防止他們鼓動老百姓造反。 因此,這時有很多門閥士族加入道教,遂促使道教發生了分化。 (二)葛洪金丹道神仙理論體系的確立 道教發展到西晉,經書雖不少,但仍無一本能將丹鼎、符籙兩派的教義與方術統一於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的著作,換言之,即到西晉道教尚未確立義理性較強的神仙的理論家和實踐者葛洪完成。 葛洪(283—363),字稚川,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是東晉著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他一生著述不輟,養生修道,以丹鼎生涯終老。葛洪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抱樸子》一書。全書分爲《內篇》和《外篇》。《內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祛禍,屬道家;《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家。 (三)寇謙之、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 陸修靜自少修習儒學,愛好詞章,年長時棄家入雲夢山隱居修道。宋明帝時(465—472),他將搜集的道書(其中有上清、靈寶、三皇各派的經典),加以整理甄別,鑒定其中經戒、方藥、符圖等1228卷,分爲“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泰始七年(471)又撰定《三洞經書目錄》,成爲我國最早的道教經書總目,奠定了後世纂修《道藏》的基礎。 他還在總結自天師道以來原有的各種齋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道教的齋醮儀範,以適應道教發展的需要。陸修靜編著有關齋醮儀範的著作多達100餘卷,基本上完成了道教的科儀。 (四)陶弘景與茅山宗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是陸修靜門徒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