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真菌药用固体发酵工程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
庄 毅真菌药用1. 概述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中医药是光辉历史的一部分,它是一座宝库,其中是一个璀璨的明珠。
中药有它的传统特色。一、药材多属天然产品,至今中药材各类资源总数已达12807种[1],通常据其自然属性分类,植物药约11146种、动物药约1581种、矿物药约80种,历史上归属于植物药内。二、对中药药性则讲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中医师按患者体征、病情及药性等辨证施治开出不同配伍的处方,常被加工成汤剂应用,更有据名医经典处方制成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供临床医疗需要。
2. 真菌与中医药的关系
由于真菌受主观上的微观性、多型性等影响[2],客观上曾长期受制于生命科学和相关科技的发展水平,因此中医药史上被有关本草收载并被长期实践沿用至今,属传统的不多,约有50种(不包括现代被认为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尚未研发成功并未被正式批准药用的品种和那些营养丰富、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用菌如菇类等)。它们与中医药的关系可概括为三点:
2.1 历史悠久
真菌药用至今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据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述已有茯苓、灵芝、雷丸、僵蚕、猪苓等品种,是最早的本草记载。
2.2 关系密切
据统计报导,在中药处方中药用真菌茯苓是应用最多的一味,灵芝、银耳、冬虫夏草等也久负盛名。
2.3 用途广泛
真菌各品种药用的涉及面广泛,可内服、外用,能抗菌、杀虫、消炎、止痛、止血、安神、抗肿瘤、抗病毒等,也有主要作用于人体各重要系统,如神经系、呼吸系、消化系、循环系、排泄系或分别适用于儿科、妇科、老年病等。同时一种真菌的药效可能兼有几种作用,不同真菌也可能有相同作用[3]。
3. 中药传统范畴内真菌药用的二种基本方式
3.1 药用真菌
以真菌自身组织如子实体、菌核等供药用属茯苓等约30种,多属大型高等真菌,药用历史达2000年以上,被广泛用于复方汤剂和中成药等,其资源多来自野生采集或人工培育,属农业型生产,对许多品种的生产周期、生物效应、产品成本等和有些品种的人工培育技术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现代研发的新品种就更少,但药用真菌将仍是中医药所必需的一类,应充分注意发展。
3.2 真菌药物
中药传统由真菌在含水分的各种固体(态)材料(今)上进行发酵(现代为固体发酵工程)其产品供药用,如历史上早期的产曲(如古代的神曲、红曲)、酱、酒(酒酿)等,近代耳菌质、槐耳颗粒等总计约10种,均属也都是的产品,用药用真菌的菌种产生真菌药物。
实际上[5]。
4. 真菌药用的与真菌药物生产
4.1 特点与优势
一、它是中药传统范畴内固有的一类生产工艺,虽非中药专有,但从它的源远流长和沿用发展等情况看,仅见于中国的中药业内的真菌药用固体发酵。
二、现代与中药有关的各类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多种,但在中药传统范畴内曾被应用、发展的确只有固体发酵工程。
三、长期以来,它的发展、应用一方面受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产品讲究性味、归经等,另一方面,其生产工艺与应用在保持中药特色的同时,又在新品种的研发,接受应用现代药物研究的有关内容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
四、这项历史悠久的真菌药物生产工艺从制曲工艺起,经固体培养,于本世纪起开始走,又有新的探索空间,研发道路宽广、前景良好。
4.2 古代的其早期的代表品种[6]
据唐《药性论》记载最早在距今1500余年前的北魏时代,已开始用较粗放的固体发酵工艺制作中药药用。此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前,较长时期内又生产了各种曲(红曲等)、酱、酒(酒酿)等真菌药物。早期的生产工艺统称之为,其代表品种见表1。
表 1 古代的代表品种
名称 收载本草 应用年代公元(约) 发酵菌种 发酵材料 发酵条件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神曲 药性论(唐) 500自然诱发多菌种(酵母菌)等 多品种混合 自然适温 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 消食化积,健脾和胃 酱 名医别录(梁) 900自然诱发(黄曲霉)等 大豆、面粉 自然适温 味咸,性甘,归脾胃经 清热解毒 红曲 饮膳正要(元) 1300人为添加红曲 白梗米 自然适温 味甘,性微温,归脾、大肠,肝经 健脾消食,活血化瘀 酒酿 纲目拾遗(清) 1700人为添加酒曲酵母 糯米 适温 味甘辛,性温 补气生津,活血
表1显示应用古作的几种早期真菌药物,特点是工艺粗放、发酵材料除神曲外多用农副产品,并无材料灭菌处理与无菌操作,发酵菌种最早由自然诱发的多菌种(神曲)趋向诱发,添加主要菌种、(红曲、酒酿),发酵条件主要利用季节适温,产品应用讲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并且常显示药食同源。
4.2.1 神曲 唐《药性论》
神曲是中国制作应用最早的真菌药物,沿用至今已1500年以上,古代生产神曲多在春夏季节,发酵材料复杂多变,常用麸皮、面粉、赤小豆、杏仁(去
文档评论(0)